一叠厚厚的无偿献血证、两本大红证书以及晶莹剔透的白玉兰奖杯,这些荣誉的拥有者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操作工,他就是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的员工张勇。
“他非常低调。要不是他因收到市红十字会表彰大会的邀请函而不得不来请假的话,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他长期无偿献血的事情。”该公司车间党支部书记印耀翔如是说。
“我第一次献血是在2002年刚到上海打工时,无意间看到了一辆无偿献血车。从小我父亲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就深深地影响了我。我曾想去当兵,为国家服务,但没能实现。现在,我想以无偿献血的方式为社会作贡献,所以就当场决定献了200cc血。”
如果说第一次无偿献血是出于偶然,那么,以后张勇无偿献血的情结便一发而不可收了。第二次献血,他一次就献了400cc。后来,张勇每半年都要去血站献一次血,特别是得知血站缺血时,他总是义不容辞,伸出援手。近几年,他又加入了无偿捐献成分血的队伍。从2002年到2012年,10年间,他无偿献血总量已达21800cc,相当于5个健康成年人的总血量。今年6月14日是第九个世界献血者日,在上海市卫生局、市红十字会等举行的“2010—2011年度上海市无偿献血表彰大会”上,张勇被授予“上海市无偿献血白玉兰奖”。
1984年出生的张勇,是来自四川达州的农家子弟。他虽身材不高,但从小在家干农活,加之喜欢体育锻炼,从而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底子。远在四川老家的张勇父母起初对儿子的献血行为表示担忧,生怕儿子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但在张勇向父母解释适当献血对健康有益无害,还能帮助他人之后,两位善良的老人理解了儿子的行为。2011年,张勇经历了一场严重的交通事故,光手术费就花了2万多元。他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还承载着无形的精神压力。即便如此,他依然一如既往,坚持无偿献血。对父母,仍是报喜不报忧。“每每想起父母,我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只能常打电话问候,知道他们身体很好,我就放心了。”说到父母,张勇声音有些哽咽,眼眶也红了。为了能弥补多年在外未能尽孝的遗憾,今年春节他特地把父母接到上海来过年。
今年4月,张勇成为上海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助力器区的一名操作工,“小张做事认真勤快,学习吸收的能力强,工作上手很快。”区域领班黄河这样评价张勇。
在得知张勇的事迹后,公司党委和工会领导特地上门慰问。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卫东说,“小张能够坚持10年无偿献血,不求回报,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公司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企业要践行集团提出的‘造车育人’理念,更需要倡导这种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
张勇表示,“如果可以,我想坚持献血到我不能献了为止。社会需要我,我就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用自己的热血拯救他人的生命,是我莫大的幸福。”(实习生 李妍如 记者 胡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