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锋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追求卓越,抓住行业发展机遇,迅速成长为零部件“小型巨人”企业。目前,该公司拥有汽车内饰、座椅、电子、安全和外饰等五大产品业务板块,在全国29个省市建立了生产基地,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线长”等特点,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对此,该公司在跨地经营的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推进上汽“经营者”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制订一个“系统方案”
凡事预则立。延锋伟世通在推进“经营者”管理模式过程中,注重系统策划,充分发挥公司总部的主体作用,有序推进“经营者”管理复制工作。一开始,他们就反复进行调研,制订了一个“以点带面、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的“三步走”实施方案。第一步,用两年时间试点“打基础”。2009年,延锋伟世通选取上海公司为试点,在内饰产品系统推行“经营者”管理模式。他们按照“五到位”要求,结合自身生产特点,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内部管理推进动法,建成企业第一个上汽“经营者”规范点,并获得上汽先锋号称号。第二步,以点带面。从2011年起,实施“跨板块”推广。他们通过推广上海公司的经验,将“经营者”管理模式从内饰业务系统延伸到座椅、安全、外饰业务系统,到年底,建成上汽示范点1个、规范点3个、先锋号4个。第三步,实施“跨地域”推广。今年,该公司决定推广至第五大业务板块——电子系统,实现业务板块全覆盖。同时,选点南京基地,取得经验后逐步向沪外企业和全国各基地推进。
同时做到“两个深化”
延锋伟世通“经营者”管理模式的实施,由点到面层层推进,从装配线延伸到整个价值链,从内饰板块扩展到其他业务板块,从上海地区辐射全国各基地。在“三步走”实践中,延锋伟世通要求同时做到“两个深化”。一是深化“经营者”管理范围。在“经营者”管理模式推进中,除了在业务板块、地域方面逐步扩大外,“经营体”类型也不断增加,从最初的装配型经营体延伸到注塑、发泡等内饰基础制造工序,从生产型经营体发展到物流、设备等生产支持型经营体,并将继续探索管理型经营体的推进。二是深化“经营者”管理方法。具体做法是在“五到位”基础上,结合公司平衡计分卡的目标要求,分解、细化各经营体的KPI,同时,对分配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今年开始对价格体系等进行评估,持续优化。
三年探索成效明显
通过3年多推进,延锋伟世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大大提高,“经营体”人均合理化建议数和实施率增加了,质量损失率下降五成,劳动生产率提高5%。多个经营体管理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和上海市优秀质量管理成果称号,其中,上海公司MODEL-S班组被评为“全国创新示范班组”。
延锋伟世通公司党委书记陈国联说,“经营者”管理模式在上海生产基地各业务板块的成功推广,让我们看到了它独特的生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使提升质量、降低成本、持续改进成为公司每一位经营体成员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记者 龚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