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日前获得国务院通过,电动汽车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战略取向。然而,两年前,国家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无奈政策热市场冷,由于配套、成本、消费理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私人消费市场的推广迟迟难见成效。国际汽车城作为全国首个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在新能源车的推广和发展上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换不疑云”——买还是不买
今年3月26日,全球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世界智库毕马威发布的《2012年全球汽车业高管人员调查报告》称,虽然短期内混合动力汽车将比纯电动汽车更为普及,但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更有潜力。
然而,电动汽车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只可远观不可近玩,它真的能替代汽油车成为绿色环保的化身?很多人持怀疑态度。
由于全球现有汽车电池技术瓶颈,导致汽车电池不仅体积硕大,而且非常之重,其可靠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均不足,使用寿命也不长。
除了电池技术不成熟,严重制约电动汽车发展之外,电池系统的高成本也导致整车价格居高不下;市场需求量小,厂家不能大批量生产,制造成本更高,进一步推高整车售价,形成恶性循环。
以全球车用电池领跑者之一比亚迪的纯电动车E6为例,其报价为37万元;而通用雪佛兰电动车沃蓝达的售价更是高达49.8万元。
消费者感叹,即使算上国家给出的购车补贴,其价格还是远远高于同等性能普通汽车的价格。
制造商坦陈,电池系统的高昂成本是电动汽车的硬伤,如果技术得不到突破,成本降不下来,电动车整车价格也不会降下来。
除了电池这一全世界共同难题外,电动车充换电站的配套设施完善,也是一道很难跨过的坎儿。以我国为例,截至2011年底,全国范围内总共建成投运243个充换电站、13283台交流充电桩,这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和未来汽车保有量来说,远远不够。
试想,驾着一辆靠电池维持动力的车,却不能在电池耗完之前及时找到充电的地方,谁愿意有这样的驾驶体验?再者,充电所需的时间相对于加油要长得多。据了解,电动车充电最佳时间是4~5个小时。
然而有人说,今后电池动力车以换电池为主。乍一听起来,换电池好像比充电靠谱。但实际操作更有难度。按目前技术,一辆电动车所需电池重量,动辄200公斤以上。并且,各生产厂家使用电池各不相同,换电站不可能储备所有厂家的电池备用。
此外,对汽车电池安全性的顾虑,也导致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持观望态度。
作为不同于传统汽车的新型产品,电动汽车的售后维修、报废处理、二手转卖等系统保障,至今未形成成熟的机制,这也是困扰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舍弃“各自为政” 联合技术攻关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推广,采取的主要是2009年开始的“十城千辆”的示范运行和2010年开始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政府主导的这两种新能源推广方式,通过补贴政策降低推广的价格门槛,是绝对必要的。但是,非市场化的运作,却让效果大打折扣。
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部分城市出现了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采购新能源汽车时只考虑当地的整车制造厂商与电池供应商。这导致了新能源投资项目遍地开花,低水平重复投资、产能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其实,示范运行的这种效果,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深圳大运会3个项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的效果可见一斑。
据调查,在奥运之后,参与北京奥运会示范运营的595辆新能源汽车,大多数已经停运。上海世博会的350辆电动出租车也被企业回购,不再运行。只有深圳大运会,几乎所有参与示范运行的新能源汽车,现在都依然在运行。之所以出现这种巨大的差别,就在于前两者侧重了示范,而没有考虑到事后的运行必须市场化。
示范运行和试点城市,本来是应该通过政府采购推动先进新能源技术发展,让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最快地累积规模,达到产业化。但是,如今的实际情况却是领先的技术得不到最大程度地推广,各地却一再以本地企业为主体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
针对这种情况,一位车企人士曾直言不讳地表示:“造出几十辆样车并不是什么难事,汽车企业都能做到,尤其在可以采购国外关键总成的情况下。但是真正产业化,最好是政府召集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联合技术攻关,而不是现在这样各地做各地的。”
在现有条件下,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建立市场机制的第一步,就应该是打破各地政府之间的市场分割,让企业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公平竞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起到示范运行和试点的效果。
未来之路任重道远
《发展规划》提出,当前的重点是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水平,这意味着电动汽车产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未来10年,是全球汽车工业实现低碳发展和创新变革的关键10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由汽车产销大国向汽车强国的攻坚1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市场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按照中汽协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整车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10202辆,虽然在整体车市销售结构中仍属微不足道,但超过1万辆的成绩已经算是巨大进步——前3个月的销量甚至超过去年全年销量。
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发展项目。在全球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将会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新宠儿。业内专家表示,未来5年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黄金5年”。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高成本、标准缺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随着油价不断上涨以及对空气污染排放的重视,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大大提高。此外,发展电动汽车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2011年已达到56.5%,能源安全形势严峻。交通运输业用油是石油消费量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控制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增速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通过推广应用电动汽车,能够实现“以电代油”,降低石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减少石油对外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