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7/pc2025072441761ed7ce884f7789ec1ecc1c832434.jpg
(上接A1版)这一荣誉得来殊为不易。比赛前一晚,周巍紧张得根本睡不着觉。次日即将进行的是占总成绩约70%的操作环节,他深知那短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5/06/031750.html

等待处理…

从劳务工到首席技师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上汽变速器公司DCT工厂首席技师周巍

作者 杨阳
2012/5/6

(上接A1版)这一荣誉得来殊为不易。比赛前一晚,周巍紧张得根本睡不着觉。次日即将进行的是占总成绩约70%的操作环节,他深知那短短6个小时对竞赛结果的重要影响。夜里,他反复起身,将填满了旅行箱近一半空间的各件量具

标零,标完一次再标一次,生怕留下任何疏漏。

竞赛当天,在裁判和车床周围3台摄像机的注视下,周巍展现了纯熟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在6小时内完成了法兰盘、偏心轴、机体、端盖等零件的加工装配。“设备都是我不熟悉的。开始很紧张,只能边做边摸索,不过进入状态后越做越兴奋,感觉成绩应该不会差。”尽管尚未达到完美水平,但事后证明,其他参赛者或者时间不够用,或者装配质量不如周巍。走出工厂后,周巍并未对教练详谈操作过程,只从容地说了句:“我出去吃个晚饭。”

此后的其他环节,周巍延续了良好的状态。理论题虽然大都很陌生,但2小时停表时,他正好赶上写完最后一个字。同样只有2小时的软件与仿真环节,擅长计算机的他仅花了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编程。而在夹具设计环节,平时常与进口夹具打交道的周巍设计的方案也顺利通过。经汇总统计,周巍的总成绩在200名同组参赛者中高居榜首。

这一荣誉使周巍本就值得纪念的2008年更加完满。当年夏天,他有幸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奥运结束后的9月,当他在大连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控机床大赛时,正逢儿子满月。此前儿子出生时,周巍恰好在紧张的集训中。他说,要把这个第一名献给妻子和儿子。“这个冠军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更是他们的。我能拿冠军回来,也是给他们的最好回报。”

“每次碰到不熟悉的新型号的设备,我往往能在他的电脑里找到电子版的说明书”

在2002年从上海航空工业学校中专毕业,以劳务工身份进入上汽变速器之前,周巍从未有过当技师的念头。但他对机械的天生悟性,从初中时亲手拆装山地自行车起就已展露。中专期间在徐家汇电脑城打工的经历,为他日后熟悉计算机编程埋下了伏笔。由于外公是8级技工、热处理工,他在工作中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也会向外公请教。

刚进厂时,面对一排排精密机床,19岁的周巍心中的茫然与其他新员工并无二致,但他并未知难而退。“一定要自我加压,多学知识,尽快提高技能水平。别人做不下来的我要做下来,别人做得下来的,我要做得更好。”周围人眼中那个学习能力极强的周巍,正是源于进厂第一天他暗自下定的决心。

一边从事变速器输出壳体车床加工操作,一边参加数控机床学习班,肯做肯学的周巍迅速引起了时任上汽股份汽齿总厂(现上汽变速器公司)八厂生产调度姚军的注意。“他总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而且勤于动脑,不是做完一项工作就结束了,而是会主动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是否有改进的余地等等,这一点十分难得。”姚军对这个喜欢提问的小伙如此评价。

闲暇时,周巍常爱看资料、上论坛,钻研设备的参数和程序,有时发现厂里设备老旧,还会想办法自行改进。曾与周巍同样担任MQ200新产品试制班组长的沈峰,对这位亦师亦友的故交无比敬佩。“每次碰到不熟悉的新型号设备,我往往能在他的电脑里找到电子版的说明书,可见他平时做了多少功课、存了多少资料。看到他读中级技师、高级技师,于是我也跟着读。”2009年,沈峰在上海市数控竞赛中获得第二名,也要归功于周巍在集训时为他开的“小灶”,将例题不断变化延伸,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这些年来,周巍由一名生产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和创新能手,为企业贡献良多。他参与的新产品试制不下10种,各项技术创新为企业节约资金上千万元。他编制的“安全刀补和强制换刀功能”获得上汽集团QC成果一等奖、全国QC成果二等奖,为企业节资200万元;他研发的FORD输出轴以车代磨工艺,使加工节拍提高5倍,同时减少了设备及人员投入,节资300万元;用国产设备加工改进的POLO手动变速器输出轴,节资260万元。在新产品试制中,他积极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加工质量,还节约了不少加工时间和费用。

外方对ARNOLD激光焊接机的工艺一直采取封锁态度,经过反复沟通和协调,才同意中方派一名操作工跟随学习。周巍借机弄清了几个核心问题,目前,他的团队已完全掌握激光焊接这一全球先进的焊接核心技术,为SCM6挡手动变速器试制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后,外方越发不愿在核心技术上提供支持,理由是“你们已经有很优秀的人员了”。

“新产品带来的难题很多,尤其需要周巍这样的年轻人来挑起大梁,再创奇迹”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5年,周巍成为上汽变速器史上第一个入党的劳务工、第一个转为正式工的劳务工、第一个一年中连拿3张技师证书的员工,创造了个人发展的奇迹。2006年,他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2008年成为全国杰出技术能手;201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周巍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对机械比较感兴趣,而且“赶上了好时机”。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目标和地位,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推出相应的激励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上汽推出“万人技能提升计划”,特别加大了对青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企业的广阔平台、领导的悉心培养,以及师傅姚军毫无保留的技能传授,都令他感念至今。

“周巍已经获得了不少荣誉,但他一直很低调。当企业需要时,他总是积极地冲在前面。”现任箱体厂生产计划调度的姚军与周巍仍然常有技术上的交流,而姚军认为,自己只是起到了“领进门”的作用,周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于他个人不懈的钻研精神。今年,他又赴上海大学攻读机械工程与自动化课程,继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011年12月1日,为适应公司产品系列不断开发,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引入和先进制造工艺大量应用的需要,上汽变速器首席技师工作室命名挂牌。这一由周巍主持的8人团队各有所长,致力于解决DCT工厂现场生产疑难与攻关课题,包括设备调整与新品试制、制造技术改进与攻关、质量缺陷分析与改进。同时,积极参与班组管理及降本增效活动,以及开展员工技能培训、经验与知识的交流总结等。

随着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周巍越来越意识到,仅仅自己成才是不够的,企业需要更多技能型人才。他表示:“脱离团队我将一事无成。”如今,周巍承担着上汽变速器“周巍式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的授课职责,培训的专用书正是他立足生产现场归纳总结、自行编纂的《数控机床加工及调整》。包括沈峰在内的两名徒弟也已晋升技师。

看着周巍的成长,姚军很是欣喜,他对这位得意门生还有更大的期许。“他真的很不容易,不仅专业技能越来越娴熟,还带动了整个企业探讨钻研技术问题的氛围。目前,公司的新产品不少,新产品带来的难题也很多,尤其需要周巍这样的年轻人来挑起大梁。”

看着周巍等一批青年的成长,上汽变速器党委书记、总经理杨春保更是充满了期待。周巍在公司的发展中曾经创造了奇迹,希望他们在“十二五”的发展舞台上,能够与公司共同再创奇迹。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上汽集团介绍“走出去”战略的实践和探索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