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支持引导节能汽车等绿色消费”,列入“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项目。国务院在同一个月内迅速落实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和商务部等部委为“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的分工负责单位,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心。
节能汽车,从字面上说,是节约能源消耗的汽车,分节能型乘用车和节能型商用车。节能型乘用车认定标准为:获得在中国境内销售许可的燃用汽油、柴油的乘用车(含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双燃料乘用车),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并进行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备案。
去年10月1日前,百公里平均油耗达到6.9升的乘用车被界定为节能汽车,有7个批次的427款节能汽车享受国家给予3000元/辆补贴。10月1日起,提高新节能汽车补贴门槛,百公里平均油耗从6.9升降至6.3升,油耗标准提高后,仅有26个品牌的50款车为节能汽车,继续享受3000元/辆的财政补贴待遇。
支持引导节能汽车消费的缘由
传统汽车“喝”油,而我国缺油,况且国际汽柴油市场动荡不已。国家发展改革委某人士说得很“透”:“限购(指北京等城市)憋不死中国汽车,但能源会憋死中国汽车。”此言并非耸人听闻。2001到2010年,我国石油消耗量从2.29亿吨增加到4.3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从30%提高到54%,2011年再升到55%。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披露,到目前为止,中国石油储备只有1.1亿桶,如果海湾地区石油供应中断,我们只能坚持46天;而美国可以坚持420天,欧盟238~250天,日本210天。石油55%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到了警戒线,汽车业又是石油消耗的大户。可见,支持引导购买和使用节能汽车,已经是迫在眉睫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
有鉴于此,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同时锁定2015年节能指标: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5.9升/百公里。这个标准还不过是2008年日本的实际水平,即便实现了这个目标,我国汽车油耗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比,差距还是比较悬殊的。
支持节能汽车消费收到的效果
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启动了节能汽车推广工作,对消费者购买节能汽车给予一次性3000元定额财政补贴。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一百几十亿元,推广节能汽车已经取得良好效果:一是推动1.6升及以下乘用车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加快其向节能方向发展的步伐;二是促使自主品牌企业加大节能汽车研发投入,提升汽车节能技术水平和工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有效扩大节能汽车消费,支持推广的数百万辆节能汽车,直接拉动消费数千亿元,年节油数百万吨,产品寿命期内节油数千万吨;四是推动阶段性油耗目标值新标准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新节能乘用车投放市场,这些节能车年节油可达数百万吨,经济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引导节能汽车消费的政策
为进一步促进汽车节能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引导节能汽车消费,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建立节能汽车推广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行业技术进步、油耗标准推进等情况,对补贴政策进行动态调整,鼓励企业逐步降低油耗水平。
目前,中央政府层面支持引导节能汽车消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继续购买环节的支持,首批节能乘用车目录中有50款1.6升以下乘用车型,享受3000元/辆的补贴;二是新增使用环节的支持,节能车每年享受车船税减半征收优惠待遇。除了中外合资企业的节能车外,自主品牌奇瑞QQ和A3,江淮悦悦和同悦,比亚迪F3、G3和L3,长安奔奔mini、志翔和欧诺等12款车型,均在政策优惠之列。(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