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大众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自2010年上半年启动推行“经营者”管理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从去年11月开始,“经营者”管理模式已在齿轮工段、维修工段两个部门正式运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日前被评为上汽“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规范企业。
该公司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模式之初不很顺利,外方存在不理解与担忧。为此,公司党政主要领导通过近一年时间与外方积极沟通,取得了外方的理解和支持,并落实有关开发费用,成立了管委会牵头的领导小组。通过对公司面临的形势和管理现状进行研判,该公司中外方达成了3个共识:一是持续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需要加强紧迫感,进一步提升成本竞争能力;二是公司内部成本管理虽然基础扎实(MQ200标杆),但需要深化和持续改进;三是“经营者”管理为公司持续改进(KVP),进一步提高成本竞争能力提供了最佳实践工具。然后,该公司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常抓不懈”的“经营者”管理指导思想,快速坚实地展开了各项工作。该公司尽管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工作进展很快按预期计划进行。他们开发了3个数据自动导入接口,使90%以上的数据导入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通过以货币量化企业资源,在公司内成立了买卖、服务关系的7个成本控制点;参与“经营者”管理人数达37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83%。
该公司通过推行“人人成为‘经营者’”管理工作以及学习和培训,员工们发生了“三转一改”:一是员工思想的转变。干部、员工统一了思想,逐步克服“怕麻烦、怕出乱子、怕推进无效”的畏难情绪。在实践中,公司不断增强员工推进“经营者”的信心,同时,增强他们的成本意识、危机意识、经营意识等。二是员工行为上的转变。员工由以前的被动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由以前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向“精打细算,分分计较”转变。三是员工能力的转变。经营体负责人提高了会经营、会管理的能力,适应了新岗位的新挑战,由被动型管理向知识型、能力型转变。四是经营结果的改善。通过“经营者”管理的推进,在管理提升、效率提升的同时,公司的效益也得到了稳步提高。(闫玉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