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我们过去的那个老厂吗?一点都认不出了!”今年初,几位老干部回到曾经工作过的上海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周浦工厂参观,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
2011年,纳铁福周浦工厂的改造可谓“翻天覆地”:偏心轴等老产品退出,热锻生产线外移,MTS轴上马……同时,配套上海大众途观的虎克式中间轴批产供货,全年配套5.3万车套。
2011年,纳铁福围绕上汽“三创”工作主题,经营业绩喜人,等速万向节传动轴全年生产突破1000万根,全年销售额44.5亿元,市场占有率44.6%。该公司获得了上汽“2011年度经营业绩优异企业”称号,总经理薛锦达获得上汽“2011年度领导干部金牌”。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秉承精益,追求卓越”的“纳铁福气质”,这种气质存在于公司的发展的每个环节之中,驱动着纳铁福不断向新台阶迈进,在市场大潮中屹立不倒。
布局全国 修炼“内功”
作为国内汽车传动轴制造的龙头企业,纳铁福几乎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但纳铁福的眼睛始终紧盯着市场趋势。“闷头扩大产能就能活下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纳铁福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纳铁福总经理薛锦达说。这个新增长点,就是为SUV和高端豪华轿车等配套的高附加值传动轴。以配套上海大众途观为起点,今年纳铁福将进一步推进Audi Q3/Q5等的配套生产,并抓紧开发配套宝马、奔驰的高端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纳铁福还在去年撬开了一向对国内零部件企业紧闭的日韩系车企市场。按照员工们的说法,这是“抢逼挤”战术的功劳。市场部员工始终保持与日韩系车企的紧密联系,紧盯每一次新产品项目,步步为营,从获得报价资格开始,终于在2011年“挤”进这个市场,为丰田、本田等配套了10万车套产品。
进军新市场的“棋局”已经开始,纳铁福迅速“落子”全国,谋篇布局。2011年,周浦工厂进行了重点调整,下马老生产线、组建成立三销轴装配线、使用新渗透炉等措施,大大优化标准件生产效率。而热锻生产线的外移,则为高端传动轴生产留出了空间,是谓“腾笼养鸟”。此外,长春工厂一期50万产能达纲,二期项目完成厂房主体建设;在武汉工厂,新增25万车套项目设备到位,今年将形成150万根生产能力;申江工厂,第三条精锻生产线投产,锻件生产能力提升至1800万件。
在一系列生产结构调整下,一个由五大生产基地构成的战略格局已经显现:在上海,康桥工厂负责零件生产和装配、申江工厂负责锻造、周浦工厂负责标准件和高端产品;在全国,长春、武汉工厂和重庆纳铁福各自开拓区域市场。
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调整初步完成后,纳铁福深知,与在外布局相比,练好“内功”同样重要。这个“内功”,就是管理体系。(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