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历经5年多运筹,中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终于向外资敞开大门。2月14日,中美双方发布《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其中指出:目前中方已决定对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在完成修改相关法规等程序后,将正式颁布实施。
虽然从2005年开始,中国保险业便已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阶段,但外资产险公司不得经营法定保险——交强险。出于便利的考虑,消费者往往会在同一家保险公司同时购买交强险与商业车险,因此,不具备交强险销售资质的外资产险公司便很难获得更多的车险客户。就交强险国内市场而言,虽然没有外资公司的竞争,却连连亏损。数据显示,2010年交强险业务经营亏损72亿元,其中,承保亏损97亿元,投资收益25亿元。相较于2009年交强险经营亏损的29亿元而言,亏损加剧态势已凸显。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际上经营交强险的模式与境内不同,比如美国,采取的是市场化的方式,政府只强制车主投保,但保险条款和费率在政府的规定下,由各商业保险公司自己制订,盈亏由保险公司自己承担。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日本和中国台湾采用的代办模式。而中国大陆的情况和以上两种都不同,虽然条款费率是由行业协会制订,保监会审批,但保险公司缺乏定价权,所以在费率调整方面比较被动。“开放将可以使国际经验引入到中国,很多规则,比如产品内容等,会形成一种双向的交流,促进对现有产品的改善。”实际上,很多外资公司从去年开始便已着手准备,大力拓展商业车险,储备资源。在外资产险公司中,美国的利宝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步伐可以算是走在前面的。(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