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1/pc202501049e3f8e3274a7486192a67aaa51cc1e3e.jpg
在春节假期中,笔者走访了上汽集团部分加班企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企业一如往常的工作和生产氛围,加班员工的脸上没有那种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2/12/024153.html

等待处理…

人本管理:『软硬』兼顾才能实现共赢

作者 肖文杰
2012/2/12

在春节假期中,笔者走访了上汽集团部分加班企业,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企业一如往常的工作和生产氛围,加班员工的脸上没有那种假日工作的疲惫或懈怠,他们似乎习惯甚至享受自己的工作。这样一种积极、高效的工作氛围成为诸家企业的普遍现象,背后定有关键的共同点,那就是企业将上汽“崇尚人本管理”的价值观落到了实处,从而形成了员工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人本管理,首先要体现在对员工利益的切身关切上。说白了,就是员工的收入、福利、工作条件、培训发展的诉求能否得到尊重与满足。这就需要合理、人性化的制度来保障。在这件事上,劳务派遣工是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的。上汽的劳务派遣员工已经超过集团职工总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实实在在利益,“以人为本”只能是一句空话。上汽的回应是一系列扎实的制度规范:劳务工转正机制、同岗同酬体系、“四同”工作制度等。2008—2010年,累计约5000名劳务派遣人员转为合同制员工;2011年,这个数字超过4000名。过去3年,上海地区劳务派遣员工人均年收入增长18%,增幅高于同岗类合同制员工6个百分点。只要这些制度落到了实处,工作的效率就能有切实的提高。2011年,上海法雷奥汽车电器系统公司首次将30多名劳务派遣工吸纳为正式合同工,这些员工全都主动参与到了龙年春节的加班生产之中。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人本管理不仅要呼应职工基本的“硬利益”,更要关注人的“软需求”。企业是一个共同体,要让其中的个体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就需要增加群体认同。说具体点,普通职工的声音能否得到尊重?员工对企业能否建立起家庭般的归属感?员工在企业中能否看到个人实现的空间?上汽提出的让所有职工“尊严生活、体面劳动、快乐工作”理念,其实就是对上述“软需求”的响应。企业党政领导经常与一线职工座谈讲心里话,党委、工会沉潜基层排摸职工生活情况,定期嘉奖优秀劳务工……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让员工从心底里对企业这个集体产生认同。上海通用汽车北厂党委副书记沈正亮有句话说得很到位:“只有把员工当亲人,员工才能把公司当家。”

1月30日,比利时爆发全国性罢工,连2012年首次欧盟峰会也遭到波及。这种破坏性不小的罢工我们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都能听到。其背后的逻辑其实是在企业管理中,把劳方和资方看作一种二元对立,从而达到利益平衡。问题是,这种平衡带有很强的冲突张力。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会将这种冲突平衡转化为良性互动,企业不但对员工的硬利益及时反馈,同时也充分回应个体在企业这个集体中的软需求,从而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真正把“以真挚的情感留住人、以精彩的事业吸引人、以艰巨的工作锻炼人、以有效的学习培养人、以合理的制度激励人”落到实处,应该是包括上汽在内的每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管理境界。

上篇:唱响创新主旋律 谱写发展新篇章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