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1/pc202501049e3f8e3274a7486192a67aaa51cc1e3e.jpg
(上接A1版)在计划经济时代,轿车作为奢侈品,限制发展,国产轿车一般不装空调。因为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没有汽车空调生产企业。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2-02/12/024152.html

等待处理…

唱响创新主旋律 谱写发展新篇章

——访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2012/2/12

(上接A1版)在计划经济时代,轿车作为奢侈品,限制发展,国产轿车一般不装空调。因为没有市场需求,也就没有汽车空调生产企业。长期以来,国内汽车空调依赖进口。当年的上海牌轿车,由于没装空调,夏天乘坐在车厢内,那种闷热难挡大汗淋漓的场景,许多老干部至今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1998年,原易通公司开发的帕萨特压缩机产品由于噪声和转速不达标,而与帕萨特、POLO等配套车型失之交臂。“因为我们没有旋转斜盘式、变排量压缩机技术,国外公司又搞技术垄断。”这次挫折,使易通公司认识到,一个企业要有核心竞争力,光靠引进消化不行,而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易通人痛定思痛,横下一条心,决心走自主开发创新之路。经过5年奋斗,于2003年开发成功旋转斜盘式、变排量两种压缩机,并率先为桑塔纳3000配套。7PV16压缩机获多项重奖,并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多种车型配套。

回顾总结企业在桑车国产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高文华十分感慨,他说:“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命根子,也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没有技术创新,企业在市场上就寸步难行。”

在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光靠引进消化技术,已难于满足市场和用户对技术提高的需求,只有横下一条心,坚持技术创新的主战略,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顾总结上海三电贝洱公司2011年主要工作,高文华最满意的是两件事。他说,“一是产品深度国产化。由于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去年企业产品深度国产化成效显著,我们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上的深度研发,不仅提高了自主开发能力,而且实现了降本增效。去年日本地震,我们的生产没有受到影响。这正是由于我们推进产品深度国产化,加强了技术和产品储备所致。二是合作三方坚持4S合作理念,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围绕市场和用户需求,提升技术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做大市场规模,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去年,上海三电贝洱供应链体系的两大核心供应商被日本三电认定为全球供应商,该公司也由此成为日本三电公司在海外的研发基地之一。

创新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上海三电贝洱公司成立以来,一直把“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二次创新和自主创新”作为公司技术发展的主战略,将自主创新的目标锁定在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上,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而使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多年来,该公司新产品产值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已累计申请专利235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7项,掌控了技术标准和市场话语权,在技术上取得了领先地位,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公司产品先后获得国家和上海市重点新产品、专利新产品等奖项,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在世界汽车空调压缩机行业位居前五强。

创新又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提升自开发能力,加快掌握核心技术,早日成为国际一流的汽车空调压缩机企业,该公司提出了技术创新的五大原则:创新,源于差距的存在;创新,贵于持恒的坚持;创新,善于资源的集成;创新,勇于自我的挑战;创新,成于机制的保证。

该公司认识到,在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光靠引进消化技术,已难于满足市场和用户对技术提高的需求,只有横下一条心,坚持技术创新的主战略,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该公司从技术、成本、质量、管理等方面全面与世界对标,确立了从引进消化、吸收理解到二次创新;从自主研发到超前研发的技术发展路径,拥有了核心开发技术。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技术研发体系,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级技术中心称号和国家试验室认可证书。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按照“开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方针,该公司从引进开发,发展到集成开发、超前开发,先后开发成功摇摆斜盘、旋转斜盘技术的固定排量和可变排量压缩机以及新能源汽车用绿色环保的电动压缩机产品。目前,已自主开发了4大种类、18大系列、500多种规格的汽车空调压缩机产品,形成了产品自主开发创新体系和拥有众多人才的研发实体,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5%以上。

在产品开发方面,该公司认准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抛弃、不放弃。如可变排量的旋转斜盘压缩机代表了行业发展方向,该公司历时8年的自主研发与改进,完成了400万公里的道路试验,获得了德国大众的工程认可,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四家拥有这种技术和产业化的企业,并拥有30多项技术专利。产品为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上海通用君威、君越和上汽自主品牌荣威等车型配套。

为提升同步开发能力,该公司提出“合资就是合智”,集成合资企业多方资源,实现融合创新。该公司的两个合资外方都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为此,合资三方成立了由技术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对公司自主开发的压缩机进行全方位评估,接受专家合理化建议并加以改进。如配套上海通用DELTA全球平台项目的07款PXE14压缩机,由于合资方日本三电没有现成的产品,公司主动承接并出色完成了开发工作,得到了泛亚及北美用户的认可,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合资方的全球销售网络。合资方还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品牌参与全球平台项目竞标,不仅取得了项目配套权,还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同步开发能力。

机制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证。该公司通过推进“经营者”管理模式,大胆改革原有管理体制,以项目为中心,在研发中心内部组成若干个经营实体,按对项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在科技项目承包基础上,提出利润提成的运作方式,鼓励重大科技成果商品化,并按产品销售利润按比例提成,从而大大激发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

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而文化竞争则是最高境界的竞争。真正的企业家只有把人才经营好,提升软实力,企业竞争才会充满底气。

龙年农历初一,上海三电贝洱公司的党政领导分别接到了该公司原总工程师秦克诚从大洋彼岸美国打来的长途电话,这位当年曾为桑塔纳轿车空调压缩机国产化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人在电话中真诚祝贺三电贝洱公司在2011年再次荣获上汽集团的“金牌”,并表示如能回上海,一定会来公司与领导好好一叙。“技术人员是企业宝贵的财富,他们曾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不应忘记他们。”谈起秦克诚的越洋电话,高文华真情说道。他认为,上海三电贝洱公司能有今天,广大员工、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功不可没,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显示了员工对企业的信赖与忠诚。

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造物之前,先造就人才。他认为,吸引人才的手段不是高薪,而是企业树立的经营形象。经营者要善用人才,并创造一个让员工能发挥所长的环境。真正的企业家最懂得经营人才。一个越洋电话,不仅表达了一位老技术人员对企业发展的深情关切,同时,也反映了该企业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体现了该企业坚持“企业不断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员工不断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科技和管理需要”的核心价值观。

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2012年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上海三电贝洱公司又将以什么样的创新思路,去迎接新挑战,实现新飞跃?该公司党委副书记蔡果表示,2012年,上海三电贝洱党政班子将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以上汽“三转”要求为指导,降成本、拓市场、夯基础、练内功、优绩效、促发展,力争确保公司年度各项经济指标的顺利完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他说,面对今年市场的新变化,上海三电贝洱党委以“聚焦调整夯基础,创先争优促发展”为主题,围绕企业经济建设工作重点,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继续坚持党委委员课题调研和党建项目的工作制度,指导和帮助下属19个党支部制订了特色党建内容,做到“一个党支部,一座特色战斗堡垒”,从提高市场响应速度、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经营者”管理创新、服务凝聚职工群众、体系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落实创先争优。

今年,该公司主要经济工作可概括为“三个挑战、三个坚持、六个提高”。在技术工作上,该公司将坚持技术突破创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发挥技术中心的管理作用,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能力、制造工程能力、工程验证能力、核心技术团队建设能力,完善DR0-DR6开发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新能源产品产业化步伐。

高文华表示,坚持人才梯队建设,丰富机制体制内容,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是公司今年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他拿着一张日本三电公司人才激励机制图介绍说,借鉴日本三电公司的人才激励机制,今年,我们要实施“三等九级”工程师制度,建立技术人才培养的职业“双通道”,通过员工绩效评价,建立起指标更加合理、计分更加科学、程序更加规范的考核程序,对于在“双革四新”中有贡献的技术人才,通过专项奖励基金给予激励。在结束采访之前,记者想起了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的一句话: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后的大赢家。(记者 胡静华)

上篇:没有了
下篇:人本管理:『软硬』兼顾才能实现共赢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