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层面来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对每个中小企业而言,不创新,唯有死。激烈的市场竞争倒逼着它们不断地创新技术,提供市场欢迎的专业并独特的创新精品。 沈荣兴
日前,南汽专用车有限公司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卷收式车内拉手”外观设计专利。这是该公司自2005年起,6年内成功申报的第66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27项。48项专利已经正式获得专利授权证书,18项专利处于受理或公示阶段。其自主品牌“畅达牌”专用车也因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享誉市场。
挖掘专利的“第一桶金”
早在2005年,该公司总经理王荣清就将专利申报作为公司重要工作之一,并提出“重专利重奖”激励措施,激发广大研发人员的自主创新意识,在车型改装设计中注重新技术的运用。当年,由开发部部长徐忠淦带头的“依维柯2046单排硬顶驾驶室”开发成功后,一举改变原意大利的篷布车型和玻璃钢车型,提升了车辆的密封性能和乘员舒适性,从而一次性成功申报专利并获得授权。同年,公司还申报了都灵V防弹车、工程车和交直流两用空调3项专利,并在当年获得军方275辆2046车型批量订单,至今已累计生产销售10000多辆,为公司取得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让研发人员从专利申报中掘到“第一桶金”。
“办法、目标”让专利申报上台阶
为了使专利申报工作正常化、正规化,2009年公司出台了“专利管理办法”,形成了专利申报到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从制度上保证和鼓励创新。按照“专利管理办法”,12项专利当年成功申报,其中,救护车“双层担架床”发明专利申报成功并公示,共兑现专利奖励15000元。而在2010年,公司又将专利申报数量作为衡量开发部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并提升至总经理年度考核目标,要求必须申报专利20项。结果,当年实际申报专利22项,专利申报工作成了研发人员的“家常便饭”。
“老、中、青”齐上阵喜获丰收
细数该公司荣获专利的发明人,不难看出专利的申报工作已成为研发人员的日常工作,就连原分管开发部的副总经理温晋项也有15项专利。以袁学军、周杰为代表的“老”技术人员,分别成功申报12项和7项专利;以徐忠淦为代表的“中”技术人员,成功申报14项专利;以林志富、樊启要为代表的“青”技术人员,分别成功申报11项和10项专利;以杨林、吕燕为代表的“女”技术人员,分别成功申报了8项和4项专利。专利申报工作已成为研发人员的“必修课”。
6年66项专利,浓缩了南专研发人员的“心血”,也让南专的研发队伍更具凝聚力。通过专利申报工作,把研发人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互通有无,碰撞火花”,一项专利成功申报,往往是由几位研发人员通力合作的产物。在专利申报面前,研发人员首先想到的是为公司的发展寻找商机提供“利器”,为自主品牌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其次,与企业共同成长成为南专研发人员的共识,既保护了公司的科技创新成果,又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熊仲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