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汽车技术集聚国。入世后十年、后二十年,中国更应成为实至名归的汽车技术输出国之一。
入世十年,合资十年,无情的现实一次又一次地提醒我们,“市场换技术”永远是一厢情愿。尽管西方是“圣诞老人”的故乡,但跨国整车和零部件公司决不会像“圣诞老人”那样慷慨大方,把自己的核心技术拱手相让。中国汽车欲与跨国公司试比高,唯有赖于自主品牌车企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专利、新技术。如今,时机仿佛成熟了。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12月,中国自主创新年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对年会的批示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贺信中希望,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自主协调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开幕式讲话中强调,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域、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汽车整车制造条目从鼓励类删除,增加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条目。入世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从内部看,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务紧迫;从外部看,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各国围绕资金、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变化对我国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提出了要求。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密集批复了多个与汽车行业相关的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包括机动车排放后处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型汽车变速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汽车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发动机核心组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节能电机及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替代燃料汽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七家。这一系列建设,将大幅提升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和新能源车的研发实力。
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产业进步的灵魂,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与生俱来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