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整车厂家近日又添一新丁。奇瑞汽车与以色列集团按照50:50股比投资成立的合资汽车企业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常熟市正式挂牌运营,合资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4亿元。
观致汽车的短期目标是:2013年,将推出首款按国际品质打造的产品,并力争成为最早达到2013年欧洲新车安全评价五星标准的中国汽车厂家之一。将目标市场同时锁定于中国和欧洲,并力争成为西欧市场中具领先地位的中国汽车品牌。
观致的豪情可嘉,但笔者对“五星标准”和“西欧市场具领先地位”不敢苟同,尤其是在短短的时间段里。
从公开的表态来看,观致的底气多来自“人”:据悉,有多位有国内大车企经历的人士加盟观致,包括前宝马MINI设计总监何歌特担纲观致汽车首席设计师。还有的底气来自供应商:其新车95%供应商都是世界顶级公司,比如麦格纳斯太尔、天合、大陆、博世和法雷奥等。观致汽车产品将由奇瑞提供发动机,麦格纳负责工程开发,本特勒负责底盘供应,另一家德国公司负责变速箱。如此等等。
从透露的信息来看,仿佛给人一种感觉:好东西捏合在一起一定就是好车。除了“人”好外,还有就是供应商的好。这里,首先假定奇瑞发动机也是世界顶尖的,那么这些东西谁来整合它们,体系标准、工艺流程又该如何?
至少作为一家新厂,先前并没有开发成功车型的成熟经验。如果遵循顶级零部件配置就成好车的思维,那么,所有国内一线整车厂早该冲出中国走向西欧了。
相比观致,国内一线整车厂人才队伍、开发团队不一定高明多少,但一定比其磨合成熟得多,与这些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也流畅得多。另外,在生产组织、市场开拓、布局、经销商网络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好东西多,如此,把造车太简单化了。
关于运营企业所需要的“财”,观致并没透露,不知其巨大的起始资金、后续资金来自何方?是投资的两公司通过银行贷款,还是上市融资,抑或国际风险资金?对于一家整车厂而言,产品开发是砸钱的活,广告推广、布点都是砸钱的事,如果没有响亮的品牌,新车的销售必然不可能达到产能平衡,新车、新品牌亏上三五年是业界常有的事,如果光靠奇瑞、以色列集团输血,不知能否经受得住源源不断的巨额资金需求?
车企把目标定高的事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多看到的是不顾实际把销量定得奇高,最后落下笑柄;或者业外巨头突然高调宣布挺进车业,后没有任何建树而“仓皇出逃”的事近几年也常见。但一个还没有任何成功案例的新手,面对阴晴不定的国内车市,却想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顶尖”的质量、市场目标,除了表露出浮躁心态还能说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