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2路公交车司机拒载一位拾荒老人吴老伯,引起网友热烈讨论。对此,新民网发起民调,截至8月11日上午10点整,一共有635位网友参与投票,其中近六成(372位)网友选择了“气愤,拾荒者就不能坐公交?”投票结果显示,近六成网友认为82路司机拒载拾荒老人的做法令人“气愤”。有117位网友认为这样对待一个老人,“社会道德水平堪忧”。不过,也有网友持相反看法。98位网友认为“拒载有理”,因为“要考虑大多数乘客”。有48位网友也赞成可以拒载,但是认为“司机态度偏粗暴”。
我参与了民调,投了“可以拒载”这一票。成了极少数派意见。因为,新民网只给了我做一道选择式题,点到为止、意犹未尽。有许多话我只能另起炉灶来说说我的看法。现在,网络民意已经将这件本来很简单的事上升到“道德”谴责的高度,也使得当事驾驶员和82路公交车队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驾驶员据说还被车队做了处罚,停职着呢!随着事件的发酵,追踪报道不断,舆论虽有争论,但多数是指责驾驶员。因此82路车队领导也同样承受着压力,亲自上门安抚了吴老伯,并说今后您如果要带着拾荒物品上车,我们将征得乘客同意后,用干净袋子为您套好后,再让您上车。横一个对不起,竖一个不好意思,总之,请求老人原谅。老人当然也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成了网络弱势名人。
大多数民意谴责就对了?我不敢认同此理。我们判别是非,应该排除其他因素,高龄老人也罢,弱势群体也罢,遵守社会公德没有其他外在条件。恰恰相反,我倒是认为这个老人在大热天将拾荒物品携带上密闭的空调公交车是该受谴责的不道德行为。司机和其他乘客的劝阻没有错,错的是他们缺乏耐心,用了粗暴的方式将老人的东西连人带物一起扔下了车,这是一个不文明执行规定的问题,而不是司机和乘客的道德问题。道德问题恰恰在老人一边。公交车有规定、危险品、面积过大的行李,还有不洁物品确实不能随意上车,驾驶员只不过为了全车乘客的利益,劝阻老人不能携带不洁物品上车。去年世博会期间,公交车驾驶员这方面的执法尺度还要严格,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吧。
从当时的摄像镜头看,双方都不冷静,一个要将老人赶下车,老人一意孤行硬是不愿下车,后来,驾驶员也不管了开车上路了,是另一位男乘客等车靠站开门后,将老人连人带物扔下了车。简单的一件事,网络一发酵,大家吃不消,驾驶员背上了“无德”的包袱,车队承受了嘈杂的网络民意,老人也成了弱势的受害者。“气愤,拾荒者就不能坐公交?”别“气愤”了,法律没有规定的事,谁做了都不犯法;但是,不犯法的事做了,也不一定就不会受到谴责。法外行为,受到道德教养的约束。一个有良好教养的市民,所作所为一定会考虑周边人的利益和感受,这就是一种教养。有没有教养,不是用年龄来衡量的,而是自己平时学习修养的体现。别说拾荒物品带着坐车不合适,就是你上菜场买菜后,手里提着鲜肉、带鱼、家禽、蔬菜你能上公交车、坐地铁吗?法律没规定不能,但是有良好道德素养的人肯定不好意思提着这些东西堂而皇之地坐车。
公交车是流动的公共场所,任何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举止,显示了自己的教养和文明程度。有没有教养,是一个人能否得到公众尊重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自身是否尊重公众的判别标准之一。古语“要人敬重勤学”,学什么?学礼仪、学公德;有余力、则学文。所有这些和年龄无关。当然,对高龄弱势老人,文明人应该怎样对待,这也是一种教养。82路司机和管闲事的乘客的态度是不礼貌的,应该耐心劝阻,晓之以理。如果老人固执,还是不能粗暴待之,还是应该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因为,这是一个高龄老人,至少要让老人知道“下不为例”。这样,车上乘客的同情分就会打给驾驶员了。为老不尊,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的。有些道德、有些礼仪,不是说老人就可以豁免不学、例外不守的。
法律、道德面前,一律平等,这才是健康文明的现代社会意识。这也是我参加了新民网的民意调研简单点击后,想表达的话。尽管我代表了少数派意见,我固执以为,我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