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信号灯、没有堵车,也没有交通事故,汽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这样完美的驾车生活是车联网世界的美好预期。同时,“车联网时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后台服务”“应用车载应用和服务有哪些盈利模式”“将IT、通信、物联网、互联网、汽车影音资源整合”等都是当前车联网应用所面临的难题,在未来的智能交通生活中,这些难题将不断被克服,让汽车生活更加智能。
6月17日,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之智能交通专题分论坛在上海金融中心进行。会议邀请了包括政府领导、协会领导、专家学者、移动通信运营商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中国车联网及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
“车联网”将令驾驶变得更加轻松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迅速方便,与此同时,“物联网”的概念也在兴起,而“车联网”是一个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相结合的新网络。
“车联网”时代的智能汽车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车与车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固定的距离,可以实现零碰撞;第二,车与车之间的组队是随机进行的,根据车主的目的地,通过GPS定位和车辆之间的自动沟通,车与车之间可以临时组队或离队,提高交通效率。在“车联网”时代,汽车的智能化将令驾驶变得更加轻松,或者可有可无。驾驶员只需输入目的地,车辆便可以自动选择行驶路线,并在行驶过程中与其他车辆随机自动组合,结队前行;在路绿灯起步时,所有车辆同时启动,极大地减少了等候时间;到达目的地后,车辆可以实现自动停车和泊位。
汽车智能化需要技术突破
汽车的“绿色”和智能化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绿色汽车以低排放和零排放为标志,部分或者全部以电机驱动,其结果是汽车电气化。汽车电气化已经进入汽车各个系统,这个趋势将进一步加快,并将带来汽车工业的革命性变化。汽车电气化时代的到来,为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从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变需要在许多技术上实现突破,其中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
智能汽车的实现必须以众多高端前沿技术为前提,譬如通过GPS对汽车定位并指出行驶路线,利用各种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精确探测周围的行人或障碍物,利用无线通信判断车与其他交通设施的关系,最后,还要通过人工智能作出判断并自动执行各种命令。
车载传感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另一项关键技术。车载传感器的功能是为了汽车探测和发现目标,确定距离和方位,识别和确定目标属性。常用的车载传感技术有微波雷达和超声波照相等,但每一种传感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传感技术的关键是多模态融合,既发挥各自优势又提供功能互补。
车联网配套工程催生新产业
目前车载终端设备通信技术主要靠内置的嵌入式通信芯片,如3G上网卡、SlM卡等,在大中型城市,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丰富未来车联网的通信手段。车联网的建设,对硬件厂家是一个机会,对软件配套的机会则更大。车联网系统的未来,将会面临系统功能集成化、数据海量化、高传输速率。而车载终端产品,如车载主机的数据采集也会面临多路视频、音频输出要求,因此,对于影像数据的传输要求更高。未来车联网将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GPS技术及传感技术的相互配合实现,其涉及的产业和行业都会大大拓展。因此,车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推动更多无线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这对于下游的应用程序开发商和无线网络提供商都是巨大的商业机会。
对于更多的下游产业来讲,因车联网带来的新的产业机会还在逐步显现过程中,围绕安全用车等相关配套服务将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如车辆紧急救援的第三方服务、车载终端设备的媒体化运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