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事儿天天有。前些日子,一辆车身贴满金箔的“黄金公交车”在南京市街头亮相。该“黄金公交车60%的车身部分贴上了金箔,共花费20余万元人民币。”
黄金公交车在喧嚣的六朝古都飞扬跋扈、招摇过市。听说该车是当地一家银楼为了吸引眼球而打造的广告车。据银楼老板介绍,“尽管黄金车广告的花费是普通车身广告的十倍以上,但是这几天商场的人流量确实不错。”我们的商家为了追求广告效应,已经到了挖空心思的地步了。银楼老板认为这几天的商场人流是被黄金公交车效吸引进来的。不能说是老板意淫,也可以怀疑其有点自娱自乐吧?
什么叫“公交车”?公交车全称就是公共交通汽车,是一种社会公共设施。
按经济学的说法,社会公共设施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用品,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在笔者看来,虽然在公交车上贴金子的巨额花费都是商家出的钱,并不用公交公司出钱,但是事情并非那么简单,按照《机动车登记规定》等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公交公司有权这么做吗?商家此举表面看是为了炫耀,实际已经完全粗暴违背了公共意愿。
据同行在南京街头的过往车辆司机反映:“一身黄金甲的公交车其耀眼的金色在阳光映照下会产生强烈的反光,进而会影响到其他车辆的驾驶人,给其他车辆的行驶安全埋下安全隐患。”“路人一旦碰上,总想看个稀奇,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走了神,就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些反映就是“公共意愿”。我不明白,在六朝古都,谁可以为了经济利益,漠视公共利益?六朝古都皇帝们早已“一江春水向东流”了,掌握着公共资源的公交公司为了做广告、赢收入,难道就可肆意而为?
公交公司不能为了钱而忘了“公”,这里的“公”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公共安全;二是公共利益。不管它因为反射光线给其他车辆驾驶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是因为过于吸引眼球而给路人埋下的安全隐患,都说明其违背了“公共原则”。
“黄金公交车”的出现,从根本上说还是该公交公司的经营和服务理念出现了问题,它在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的社会属性。
公共交通还是一个城市流动的名片,城市掼出一张奢靡浮华的名片,作祟者也许毫无顾忌,但是无辜陪绑的当地政府、广大民众是否会被外人误解?
不知当地有识之士想过没有,过分追求奢靡是一种颓败的风气,南唐李煜曾泪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