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汽总部开车到自主品牌MAXUS大通的诞生地——上海汽车商用车公司无锡基地,正好一个半小时。厂区大门口的公司名称,被红布覆盖着——还未正式揭牌。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崭新的厂区,这里有一群刚刚聚集起来的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他们已经完成了国内多项“首次”——开创性地在商用MPV领域采用绿色环保的水溶性油漆;在国内商用车首次引入2毫米工程;厂区内建设400米商用车试车道;国内商用车领域首个多车型“并线生产”MES系统等。
了了一桩心愿
上汽想做大商用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在乘用车领域时时争第一的上汽,与同属于国内“三大汽车集团”的一汽、东风相比,虽然几经重组,但商用车方面还是表现欠佳。
上汽人是进取的。2008年年中,上汽收购了南汽无锡新雅途分公司。当时就规划,要建造一个商用车基地,尽快形成“两条腿”一起走的局面。
在上汽正式签署收购英国商用车LDV半年后,也就是2010年4月8日,上海汽车无锡商用车基地正式开工建设。总装车间主任李立钧向记者描述了当时的场面:厂区的草丛堆中,跑出野鸡野鸭;车间里长着草,连刺猬也有,一片“原始生态”。
今年4月19日,基地开建后的一年,内部代号SV61的项目——MAXUS大通V80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亮相。车展上,上海汽车商用车公司总经理蓝青松表示:根据商用车的潮流,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最新需求,我们对MAXUS大通做了10个方面近百项的技术改进。此次车展上,V80的专用改装车型救护车、警车、校车、工程车等一同展出。
发布会上,闪光灯闪耀。
上海汽车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徐鸿毅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细节——上汽老领导陆吉安曾经来过商用车公司,对他们说:以前朱镕基同志来上海时问我,乘用车有了,你什么时候造商用车?我当时无法作答。现在看到你们能造出(商用车)来,我很高兴。之后,陆吉安又问蓝青松:这里有多少英国专家?蓝答:没有!
大个子“乘用车”
一年时间,说来容易,实则绝不轻松。
徐鸿毅刚刚从飞机上下来,手里还提着从上海通用北盛带回来的行李。“领导突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说让我马上赶往无锡。”2小时后,才踏上上海土地的徐鸿毅,又提着行李到无锡商用车基地报到了。
——这些颇有资历的“老上汽”,从各个单位调过来——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汇众、南京依维柯等。在这里,他们接受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挑战——造一辆乘用车标准的商用车。
走在干净整洁的车间里,从上海通用来的车身车间主任韩立鸿告诉记者,“商用车比乘用车制造困难的难点在于,车大且品种多。”因此,在尺寸控制上也就相对困难。为了确保车身制造尺寸变差最小化,商用车公司在整车的生产过程中提出了“2毫米工程”——汽车车身制造尺寸控制技术,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上,对车身尺寸实施全方位检测、数据分析、实时改进来控制误差,使得每一个车辆车身在尺寸偏差控制方面接近2毫米。可以媲美乘用车的制造工艺,这在商用车领域里是独特的。
同样是上海通用出身的冲压车间主任吕志明说,“由于公司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很高,现在实际修模的数量要大于我们去年统计的数量。”为了保证所有模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修改工作,准时提交新状态零件,冲压部门的部分员工平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
在无锡商用车基地,有一条特别的路——400米试车道。整个道路试验段为拐杖形状,由驶入段、比利时路、钉头路、下沉窨井盖路、粗糙石路、正弦波路、玄武岩路、搓板路,以及加速和减速路组成。原先供职于上海大众的质保总监陈闽前,向记者介绍:“这里是测试各种路况条件下,车辆行驶时的异响及其他故障的区域,一般只有做乘用车的公司才有。我们最初的前期规划中,也没有这条路,但再三考虑还是加了进来。”此外,V80的测试还包括在海南、安徽等地进行路测。
记者问:“按这样生产,那不就是一辆放大版的GL8?”陈答:“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理念就是对每一个环节,实施‘零’缺陷控制。”
2010年8月20日,上汽无锡商用车基地迎来了一个里程碑——首辆白车身下线。至此,车身车间生产线全面打通。9月19日,首辆工程样车交付。10月15日,上汽商用车MAXUS大通进入东盟市场,与海外经销商正式签署协议。
岂是一个简单数字
上汽对商用车的布局谋篇正越来越清晰。
“上汽计划在商用车领域的投资,占总投资的20%,”上海汽车副总裁肖国普在MAXUS大通品牌发布会上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汽商用车领域的产销目标将达50万辆,包含南京基地30万辆、重庆基地10万辆、无锡基地10万辆。”
5年内产销完成10万辆,对无锡这块刚刚起步的商用车基地来说,岂是一个随口说说的简单数字。期许的背后,充分彰显了上汽对其实力和底蕴的信心。
其实,在MAXUS大通品牌还未正式发布之前的去年10月24日,首批海外售后备件出口欧洲的项目就已签约。这是上海汽车无锡商用车基地的首个出口合同。而今年以来,马来西亚等地的销售人员,就已经陆续来商用车公司进行培训。
蓝青松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表示:“全球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在和我们谈合作意向,实际上就是品牌影响。从目前来讲,我们要进一步做的工作,就是把产品推向市场,通过产品来体现技术、信赖、进取的品牌精神,让客户通过产品的使用,进一步体会到我们品牌的价值。”
在徐鸿毅的办公室里,他指着窗外一片土地对记者说:“目前,无锡商用车基地一期产能规划为6.4万辆,投资11.8亿元。产销提升后,这里就是二期规划的建设用地。”
眼前这片杂草丛生的土地,将渐渐地盖起厂房——未来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