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最近出台了一项新规定,今后在欧盟国家出厂的所有轿车和小型货车都必须安装特制的日间行车灯,以减少交通事故。
据统计,60%的车祸都是因为视线不清造成的。黎明和黄昏的时候,人眼对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能力最弱。雨雪天时,司机视线也受到影响。偏淡的车身颜色也不容易辨别。开灯可给司机光照补偿,使其发现周边车辆的几率增加。一项综合统计数据表明,行车时开启前灯,可降低12.4%的车辆意外。更重要的是,可降低26.4%的车祸死亡几率。
26%车祸死亡可避免
提高车辆辨识度
交警对车辆灯光及颜色进行了研究。早晚高峰能见度低,而车又不开灯,这样前面的车辆很难注意到后面的车辆,容易出事。日间亮行车灯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看到别人,更是为了提高车辆辨识度,让别人能通过反光镜老远就注意到自己。尤其是在经过很短的桥洞或施工路段时,人的眼睛对光线的强弱往往需要适应过程,因此不亮灯会增加事故隐患。目前我国还没有强制推行日间行车灯,只能提倡驾驶员主动开灯。其实,亮灯也有讲究,比如雾灯穿透能力强,国家规定只能在雾天或阴雨天等能见度差的情况下使用,避免对视线造成影响。同样道理,远光灯更不能长时间使用。在日间行车灯并不是所有车都具备的情况下,司机应开启示宽灯。
降低26.4%车祸死亡率
据了解,日间行车灯在欧美地区适用性很强。日间行车灯适用于白天天气昏暗,同时也适用于一些国家不限最高时速的高速公路。雨、雪、雾、冰等特殊情况下,高速公路行车的事故发生率是晴天的三至四倍,而雾天高速公路上事故的发生率更远远超过正常情况,且经常发生恶性交通事故。
数据显示,六成车祸都是因为视线不清造成的。清晨4时到5时和下午4时到5时,眼睛容易疲劳,这些时段也最可能诱发或酿成事故。雨雪雾天,司机视线更易受限。开车灯可给司机光照补偿,使其发现周边车辆的几率增加。德国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白天开灯行车可避免3%的交通事故。一项综合统计数据表明,行车时开启前灯,可降低12.4%的车辆意外。更重要的是,可降低26.4%的车祸死亡几率。
车灯油耗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一些自驾族以“白天开灯,白白浪费汽油”为由不愿使用日间行车灯,从事汽车运用工程的专业人士解释说,日间行车灯多采用LED材质,本身功率就小,用电量相对大灯而言,仅仅是大灯的10%甚至更低,油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也不会影响行车动力。
白天不开车灯或禁止上路
部分国家已经强制执行
据了解,在北欧和北美国家,如瑞典和加拿大,因为冬季较长,而且经常下雪,所以都规定:白天行车必须开大灯。除了一些北欧、中欧国家外,还包括南欧的意大利等国。部分国家规定,在特定的季节和时段需要开灯行驶,比如白天较短的冬季;也有的规定在特定路段,比如高速公路等。这样的规定需要司机们严格执行,否则就会被处罚。在奥地利,汽车驾驶者如果在白天不开灯行车,将被处以最少15欧元最多5000欧元的罚款。
多数国产车尚未配备日间行车灯
通过查询各类国产轿车配置,不难发现,目前不少国产轿车尚未装配日间行车灯。对此,一些车商表示,之所以未配,一是国内目前并未出台强制性的规定及具体行业标准,规定必须安装日间行车灯。二是日间行车灯涉及专利技术引进及生产线的装配,即便落实安装,也尚需时日。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进口、中高端的轿车及商务车,日间行车灯已是必配。根据他们的经验,这些装配有日间行车灯的车辆,排量大多在2.4L及以上。
上海交警尝试设置提示牌
据了解,上海浦东交警高速大队已对日间行车灯进行专题研究,提议车辆开启日间行车灯。去年4月底,浦东交警部门在中环、外环、华夏高架路和迎宾高速等快速路面上设置了44块带文字显示的指示牌。天气不好的时候,指示牌会提示驾驶员打开车灯。接近黄昏的时候,指示牌又会变更为“黄昏请开近光灯”。经过尝试在有提示牌的路段,驾车人看到提示后一般会开汽车灯。没有安装提醒开灯指示牌的路段,车辆开灯的状况就不甚理想。
目前,尽管在能见度不佳的白天,开灯车辆却少之又少。驾车人还是习惯性地认为,要等到路灯亮起后再开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