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历时9个多月的2010“最具竞争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名单近日在京揭晓(名单见右表)。这次活动由盖世汽车网主办,活动旨在揭示中国汽车市场上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变化规律,发掘出相对复杂的汽车零部件市场上真正具有长期竞争力的强者。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和评选过程中对大量采购商的调查,主办方总结了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五个重大发现。
相对于整车而言,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更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在相当程度上要感谢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与跨国整车企业相比,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贡献与发力面在中国的投入更大。它们设立了超过100个技术中心,专门在中国市场建立研发团队、培养技术人才,并根据整车企业的需求进行技术开发。
在最近5年里,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整体发展速度超过了跨国公司在华企业,并且在未来5年有更大的发展机遇。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中国自主品牌整车的快速发展对本土零部件企业具有相当大的带动作用;二是国际市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国际品牌的整车企业开始进行本土化开发,采购体系已加大了对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开发力度。
未来的5年,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整合速度将逐步加快,持续增强的竞争力是零部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本。随着汽车产业产销集团化在未来几年内的逐步稳定,以及整车与零部件的整合不断进行,零部件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80% 的采购商曾认为,在过去的5年里,零部件的关联变得越来越透明,仅仅依靠各种关系因素而保持市场地位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从原有竞争优势的两派将走向一个区域,即本土企业着力在保持成本优势的情况下,提升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跨国公司需要在保持技术和质量管理优势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成本。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推进,全球主流的技术公司都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中国,中国也最有可能在制订标准方面因为产品应用的广泛性而拥有较大的话语权。中外企业的“共融”性,将可能使中国汽车电子方面的技术走在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部分传统上的大型零部件企业需要重新唤起企业家精神。中国经济的腾飞,给零部件企业家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诱惑。当年踏踏实实、精益求精的企业家精神的淡化是中国零部件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化公司的最大隐患。这显然是一个短视的行为,因为跨国公司的巨头们很多都是百年老店,它们长期坚守本业,历经多年积淀才有了今日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