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有一位抗战后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叫姚如琮。从1953年开始,他就和爱人住在虹口区四川北路宝安路160弄,一住就是50多年。在这里,他们夫妇度过了人生最丰富的岁月,和邻居们亲如一家,尤其是四川北路街道山一居委会对他们的特别关心和照顾,使他对老房子有很深的感情。
2005年,老姚的子女考虑到老姚夫妇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健康状况也不如以前好,就为父母物色了一套中山北一路附近的小区住宅,希望能够为父母安度晚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然而,和老房子几十年来结下的情缘,让老姚夫妇说啥也不愿搬出四川北路的老房子。他们一再强调,新房子是好,小区环境也不错,但是离开住了几十年的老地方,可以说话的老邻居没有了,关心老两口的社区工作人员也没有了,会觉得不习惯。
面对老姚夫妇的坚持,他的儿子没了办法,只好向上柴公司求助,希望单位能够帮忙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上柴公司老干部科的同志了解老姚的担心后,就上门细心地给老姚夫妇解释,儿子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他们生活更方便一些;并保证和新居地的社区进行沟通,让他们在新家也能够感受到社区的关心。在一次次的开导下,老姚夫妇虽然同意搬到新家居住,却一再强调,如果住得不开心,还要搬回来住。
2008年,在四川北路街道山一居委会的欢送下,老姚离开了住了整整55年的老房子,搬进了新房。上柴公司在第一时间和老姚新居地的普陀区宜川街道农林居委会进行了沟通,详细介绍老姚夫妇的基本情况和生活习惯。双方商定今后要互通信息、及时沟通,共同做好姚如琮夫妇的关爱工作,让他们过上幸福快乐、无后顾之忧的晚年生活。
老姚搬到新家后没几天,农林居委会党总支书记秦春江就登门拜访,看望老姚夫妇。没想到新社区的领导这么快就来关心自己,老姚感到十分温暖。秦春江拉着老姚的手对他说:“老姚同志,欢迎您住到我们这个小区,从今往后,我们农林居委会就是你们的新娘家。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的事,尽管给我们讲,我们一定会及时为您提供帮助和服务。关心老同志是我们的义务,今后我就是您的联系人啦!”
随后,秦春江又详细询问了老姚夫妇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等情况,一聊就是大半天。看到新社区领导这么细心和体贴,老姚夫妇十分感动,原本还担心在新小区会不适应,这下子顾虑消除了大半。从这以后,秦春江就成了老姚家的常客,逢年过节必定会上门看望,平时也经常给他打电话聊家常、嘘寒问暖。还不定期地给老姚送上学习资料,从思想、生活上全方位关心老姚夫妇。
几次家访下来,秦春江发现老姚夫妇体弱多病,子女又不和他们住在一起,每天做家务、买菜做饭对老夫妇来说比较吃力。于是,农林居委会就及时帮他们热心挑选了一位认真负责的钟点工,帮助做日常家务,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每到周末,居委会还安排人手按时上门帮老两口打扫卫生,把助老服务工程落到实处。考虑到老年人走路容易摔倒,社区又为老姚家安装了马桶扶手和过道扶手。
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都把老姚夫妇当成自己的亲人,处处为他们着想。两年下来,老姚再也不提回老房子住的话了。如今老姚逢人就说,“现在不但居住环境变好了,房屋像宾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样样都有,生活无忧无虑。街道和居委会又这样关心我们,服务周到,我从担心到现在放心、安心、开心了。我们要活到100岁,好好享受享受这幸福生活!”(柴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