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底第一批节能车补贴名单公布至今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反馈出来的消息却不怎么尽如人意。不是说从7月销量数据看,补贴政策对销量起不到实际拉升作用;就是说经销商们在玩移花接木的把戏,把政府补贴转嫁到既有促销政策内以迷惑消费者,以致消费者并未实际得益;还有就是说其实政府的补贴虽然说有了,但还是没有落到实处等等。这些舆论,其实都是表达了一个意思,这次的节能车补贴前景似乎未必光明。
对此,笔者不由感慨,历史真的是如此相似,历史也真是如此容易地被重复上演。
如果把时光回溯到一年前,或者去·“百度”一下,就能发现,在购置税优惠政策出台和汽车下乡政策问世后的几个月间,类似的言论和舆论与现今对节能车补贴的质疑又是何等的相像,甚至一致,只是换了一个主角而已。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2008年某10万元小车优惠8000元,购置税新政后优惠5000元,消费者没有在新政中获益,”“购置税新政实施后,市场反响平静,”“购置税新政落地不开花,”“汽车下乡,补贴难,藏猫腻,不宜乐观,”等等,这些都是当时在购置新政和汽车下乡之后几个月业内常见的舆论,和时下的某些舆论基调是不是真的很像?
当然,去年小排量车以及汽车下乡后所带来的成绩已经足以抵消所有曾经的质疑,可以说,我国车市能在去年全球独秀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直接受益于这两个政策。
可为什么某些历史总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如果有心的话,再去查看一下去年的月度销售数据,其实并不难发现,小排量车在去年发生飞跃,这个时间起始节点是在3月,而不是政策刚开始实施的1月和2月。这其实就很清楚告诉了我们答案。首先,任何政策和措施要落实都是有滞后性的,涉及范围越广影响越大的政策滞后性会越明显。其次,在面对一些新东西时,阶段性的质疑和质疑终归是有市场的,这与政策和措施是否正确或明智没有直接关系。再次,历史的发展潮流,并不是一些质疑和质疑就能够影响和改变得了的。
而如今,节能车补贴目录刚刚出了两批,启动至今也不过1个多月,再加上这一政策不仅初始阶段涉及面比较窄,更只是新能源庞大的补贴政策中的一个环节,还要受到大环境的制约,期望其一开始就能达到政策设计的最终目标,显然是有些过于急躁了。
笔者比较赞同乘联会秘书长饶达的观点。他认为,自从某统计机构公布了今年上半年汽车库存增128万辆,舆论开始就对此炒作,想让消费者认为库存剧增必然降价促销,以致鼓动持币待购,已经影响了现阶段的汽车销售。这其实也就是在说,消费者的信心受到了影响或者是扭曲。
还记得温家宝总理在全球经济危机之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过去一两年间车市的走势,为什么2008年底,在车企促销幅度巨大、库存丰富的状态下,车市销量却迟迟不见起色;为什么2009年其实车市促销幅度基本未超过2008年,市场库存紧缺,消费者不得不排队数月购车甚至是加价购车,车市销量反而创下历史新高?市场或者说是消费者的信心,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