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上汽“经营者”管理模式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至7月底,40多个零部件企业按照操作规范、运行达标、数据接轨的要求,安装了“经营者”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目前,广大零部件企业的干部和员工,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千余个生产经营体抓住上半年汽车市场机遇,在增加产能、提高质量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保证上汽国内领先地位作出了贡献。
为进一步推进“经营者”管理模式深入发展,上汽推进办决定从下半年开始,在已授牌的零部件企业中,实施业务经营体推进工作。企业业务经营体包括技术开发、市场销售、物资采购、质量保证等部门,它与一线生产经营体的管理职能和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它关联着企业的组织体系、管理职能、工作目标。业务工作灵活性强,变量大,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做好业务经营体的推进工作,上汽推进办组织了14家授牌企业的专家,组成技术开发、市场销售、物资采购、质量保证等4个专题研究小组,探索和开展业务经营体的推进工作。7月份以来,上汽推进办先后组织14家企业对各业务经营体的经营方案进行了现场交流,并就技术开发部门经营体如何正确设定项目契约标的,市场销售部门经营体如何正确设定销售佣金率,物资采购部门经营体如何制定好具有操作性强的经营方案,质量保证部门如何划分设立好经营体,分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为使业务经营体的工作扎实推进,上汽推进办要求各企业在推进过程中,要做到“两个归集”“三个必须”,即:经营体的费用和运行数据要归集到经营者计算机管理系统;经营体的运行必须要进行投入产出结算,经营体的经营成果、产生的利润必须分配,经营体的管理项目关键指标(KPI)必须纳入考核。据了解,14家企业将在8月底前完成业务经营体的经营方案。(记者 龚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