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欧元针对人民币不断贬值,但是,来自欧洲超豪华车价格反而上扬了。
保时捷中国日前宣布,从8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售价,并增强部分车型功能配置,最高上调幅度2.4%。此前,就有业内人士发出“国产车月月跌,进口车年年涨”的感叹。而伴随着进口车年年涨价的事实是,进口豪华车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明显增速和增量,中国在全球豪华车市场的份额,也从2002年的0.9%上升至2009年的7.9%,位列全球豪华车市场第四名。
市场普遍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关系。购买进口车尤其是超豪华车的消费群一般对价格并不十分敏感,却在等车上显得耐心十足。进口车从下单到提车需要等待,已经成为国内汽车销售的一个普遍现象和一个独特卖点。“这在豪华车消费群体中比较容易被接受,形成了一种奇货可居的心态。”这种心态加剧了进口车供求关系“紧张”的气氛。正是由于存在一定的订货和交货周期,国内进口车价更多的是由供求关系而不是短期货币因素如欧元贬值所左右的。
最后,按《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品牌总代理获得一家独大局面,各大国际汽车巨头在华搞起公司直接控制总代理业务,再授权经销商出售。由于进口车渠道单一,竞争相对并不充分。
换种说法就是,跨国汽车公司依赖对货源、销售渠道的垄断,倚仗不断增量的国内富裕阶层需求,让进口车在中国获得了超额利润。高价格,高利润,让中国成为进口豪华车型的淘金地。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进口车的涨价并非完全是“垄断”因素。摸准了消费群的特点,不断变化、创新配置、提升科技含量是其涨价的一个重要成因。如按规划,保时捷Boxster/Cayman和911车型售价将上调0.9%~1.1%。保时捷称,在下一财年,Boxster/Cayman将会标配保时捷双离合器变速箱,911车型除了PDK变速箱之外,还会增加动态弯道灯作为标准配置。而“原为选配的自动尾门此次在所有搭载V8发动机的Panamera车型上均升级为标准配置,其车型系列的价格在新的财年里将相应上调0.6%~2.4%不等。”保时捷如是声明。
反观并非“垄断”,竞争得很充分的国产汽车市场,一些低端车至今改变不了低端低质的状态,始终把降价作为唯一促销手段。其中更有个别国产车品牌每新生产一批要降一次价,但事后被消费者发现降价的实质是“偷工减料一次”。
更让人觉得郁闷的是,其往往把肉眼看得见的地方:如CD、导航配置等作为卖点突出宣传,而把普通消费者看不见的地方如材质、刹车系统改了不告知消费者,明明实际成本是下降了,却说成改进配置降价了,为的是让更多消费者接受自己的品牌。
从限制大排量,到燃油税,再到购买补助,国家就是要大力扶持自主品牌,国家一直努力提升民族汽车企业,每年拨下一笔经费专项运用于自主品牌的开发。可是,有部分企业拿到这笔经费后,实际运用到研发上面的经费少之又少,而往往热衷于炒作概念、搞一些“资本运作”等。
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国产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们也在迅速崛起,其品牌、社会评价连同销量正在迅速提高。我们需要的是这种稳扎稳打、逐步壮大的国产车品牌。
相信不远的将来,能破进口车“垄断”局面的,正是这样的国产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