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一汽-大众广东项目签约仪式在广东佛山举行。整个项目一期投资5亿欧元,工厂计划2013年后投产,产能规划为30万辆。
从各个渠道舆论传播的信息来看,此次一汽-大众落户佛山,是既高调又低调,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省长黄华华的出席,让一汽-大众和大众中国一下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可企业高管对新工厂产品规划又秘而不宣,十足的低调让大众南方战略由此而产生的新变化,只能任由媒体自由猜测。
分析媒体猜测:生产西亚特、奥迪
从一汽-大众新工厂有落户广东的迹象以来,关于这个新厂会造什么车就一直是业内热议的话题。其中,西亚特和奥迪被诸多业内媒体认为可能性是最大的。
不过,笔者认为,西亚特打头阵的可能性不大,由于其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实在有限,再加上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在大众战略布局中的敏感性,以西亚特来当先锋的可能实在不大,万一头炮没打响,喜剧就变成悲剧了。
奥迪,这是目前最多舆论认可的投产车型,大多数媒体猜测,新工厂会投产有别于长春工厂的A3、A1等。
不过,鉴于在签约仪式上,广东省领导表示要打造2-3家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生产企业,按照新工厂最终实现30万辆产能来计算,新工厂30万辆车平均售价要高于30万元才能实现千亿产值。
奥迪A1的可能售价,应该在20万~30万元之间,奥迪A3的售价可能在20多万~40万元,Q3虽然尚不清楚,但Q5的起价是37.98万元,以Q5和Q7之间的差价来推测,Q3起价应该也是在20多万元,顶配或许在40万元左右。显然,即便这3款车能用足这30万辆的产能,要达到千亿元的目标也很困难。
但是,按照奥迪的规划,至2013年,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目标才25万辆,到今天这一步,自A6上市,奥迪用了超过10年的时间。新工厂即便A1、A3、Q3悉数上马,但又没有如A6般庞大的公务用车市场支撑,参照A4目前的销量,30万辆产能显然不是奥迪一家能完得成的。
那么,加上西亚特又会如何?产能或许能到,但作为一个小车品牌,产值肯定是到不了的。
所以,千亿元规模,奥迪肯定是不够的,西亚特肯定是不行的。
领悟领导发言:造电动车新能源车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期待一汽-大众适应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需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省长黄华华则在发言中提及,广东省把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三大新兴产业之一,并要求省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新厂的建设和生产工作。
新工厂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后投产,再联想到今年北京车展上,大众集团宣布的电动车入华的时间节点,正好是2013—2014年之间。结合广东省两大主管领导的言论,一个结论似乎并不难得出,或许,一汽-大众这个佛山工厂还会成为大众电动车的生产基地之一。
就目前国内的电动车格局来看,广东省已经有了比亚迪,还即将拥有东风日产电动车。再加上日系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和产品上有着相对明显的优势,相信很快会在省内形成一个新能源车产业链,大众要在中国发展电动车市场,如果能借助广东的行业优势,显然要比在长春赤手空拳“造高楼”要强得多。
所以,这个新工厂在生产奥迪的同时生产电动车的可能非常大。而加上电动车之后,千亿元产值至少在理论上,有了实现的可能。但是,这碗水,大众未来能否端得平,现在还真不好说。
南边开厂能“迁都改运”吗?
有舆论惊讶于汪洋和黄华华双双出席大众的签约仪式,不过,在此之前,这两位广东省的主要领导就先一步参加了东风日产的第
厂奠基仪式。联系到广东要打造2-3家产值超千亿的汽车生产企业的论调,显然,政府不会偏颇某一家企业,汪洋表示,一汽-大众在广东开厂是明智的。所以,未来格局如何,还是要企业依靠自身实力去拼杀。
而自去年广州车展高调宣布以后,截至目前,大众的南下战略进行得也不顺畅。从1-4月广州市上牌量看,东风日产仍以较大优势领先对手,达到7136辆,一汽丰田以5572辆紧随其后,而广州本田和上海通用分别以4898辆和4350辆的成绩排在第三和第四位;而在东莞和佛山等地,这种差距就更明显了。
其中不难发现,一汽丰田也是北方企业,它的产品到广州市场有个漫长的物流过程,可这也并未影响到其在南方市场的份额。如果说在南方开个厂就能获取当地消费者的认同,这种“迁都改运”的论调,未免有些儿戏了。
要想洗牌市场,最关键的应该是在如何获取更多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上了。日系车应用的是与德系车不同的造车理念,选择日系或德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涉及消费理念和文化上的差异,而不只是产品在某些技术指标上的领先与否。日系在南方市场上几十年打下的根基,要取而代之,并不容易。或者说,现在的德国大众车型,可能是很难胜任的。也许,可以借鉴一下广汽本田的锋范,这款由飞度三厢改过来的小车,与原装的飞度两厢比,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