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7/pc202507288e143d55dac24e3e894f67eb1ad2b62e.jpg
6月10日,上汽集团质量与经济运行部、上海汽车质量与经济运行部、华域汽车运营控制部及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产学研项目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06/13/031943.html

等待处理…

“产学研”可否再上台阶

作者 诗想
2010/6/13

6月10日,上汽集团质量与经济运行部、上海汽车质量与经济运行部、华域汽车运营控制部及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产学研项目成果交流推广会”,是主管部门落实“上汽技术创新大会”精神,贯彻上汽董事长胡茂元提出的“拓展技术创新路径,破解技术创新难题,激发技术创新动力,加快推进上汽‘两个能力’建设”指示的重要会议。

在集团管理层的重视下,在汽车工程学会的牵线搭桥下,上汽的“产学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数字图像的汽车活塞检测系统”和“基于视觉的横向摇臂总成焊缝质量离线检测系统”,仿佛为企业产品检测借来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EV6-P型喷孔板在线测控系统”被德国博世公司奉为“中国创新技术”,推广到博世的巴西、韩国、日本工厂;更有“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表面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成为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产学研”的所有项目,都实现了产量的提速、质量的提升、效益的提振。同时,对企业与学校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起到了一个“孵化器”的作用及“助推器”的功能。

上汽的“产学研”平台已然声名鹊起,如欲再上台阶,把“产学研”推向深入,是否可以探讨与“经营者”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当“经营者”管理活动走向纵深后,有些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只靠单个企业的技术力量已经无力攻克。如果把众多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通过明确的渠道集中起来,由主管部门和汽车工程学会梳理分类后,有针对性地寻求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所。甚至还可以放大视野,面向“长三角”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用足用好加快推进上汽“两个能力”建设的“外脑”和“外援”,开展技术攻关、生产线改造、进口设备的维修与改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学校、企业的人才培养等工作,这不仅是主管部门和汽车工程学会助力企业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创新之举,也是牵手高等院校与产业、企业结合的教育改革之路。从学问与产业的紧密对接,到“把论文写在企业的生产线上”,创新技术既服务企业,又反哺高校,才能真正形成“校企共赢,相得益彰”的大格局、大平台、大空间,大大扩展“墨迹效应”的晕染半径。

探索“产学研”创新的道路是高校技术转移、培养人才的需要,是企业技术创新、增效节能的需要,也是上汽“两个能力”建设战略实施的需要。

上篇:汽车工程学会唱响“产学研”主旋律
下篇:《汽车百科全书》出版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