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在五届理事会领导下,充分发挥学会在专业知识齐全、专家人才集中、渠道信息广泛等方面的优势,紧贴汽车工业发展的脉搏,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产学研”优势及合力,为企业“雪中送炭”,解企业“燃眉之急”,“产学研”已成为学会工作的主旋律。
参与中德政府合作项目
“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表面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是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合作项目,其形式采用2(中方大学和中方企业)+2(德方大学和德方企业)模式。中方参与的“产学研”联盟成员有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南汽模具装备有限公司、延锋伟世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和汽车工程学会;德方“产学研”联盟由University Bremen(不来梅大学)、Rofin Sinar Laser GmbH(激光公司)、Fraunhofer IWS Dresden(激光应用研究所)等组成。中德双方于2008年4月签约,2009年全面展开,有关人员目前正在德国培训,设备将在今年底到位。
联合电子无锡厂热衷“墨迹效应”
2006年,学会得知联合电子公司无锡厂关键设备大都是从国外进口,升级改进及维修费用相当昂贵,经多次交流,企业表示考虑联手学会和上海交大开展“产学研”合作团队。学会与上海交大吴毅雄教授发现,无锡厂的针阀在激光环焊过程产生飞溅现象,影响产品质量。学会组织交大焊接所研究了整个激光环焊过程,创新的软件系统得到企业的认可,并于2008年7月22日由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组织验收合格。
由联合电子、上海交大和学会三方组成的“产学研”团队,2007年又承接到“EV6 - P型喷孔板在线测控系统”项目。因联合电子无锡厂从德国进口的二手生产线已不适应生产无铅产品EV6 - P型喷油器,它是汽油发动机控制系统(EMS)的关键部件之一,采用EV6 - P型喷油器后,能使轿车尾气排放达到国 Ⅳ(相当于欧 Ⅳ)标准。该项目已于2007年8月预验收合格,投入正常运行,并在BOSCH举办的2007年无锡会议上作了介绍,获得会议的高度评价。BOSCH已把这项“中国技术”推介给BOSCH的巴西、韩国、日本工厂,这是学会“产学研”工作中首次获得国外著名电子公司的产品认可。通过项目合作,联合电子无锡厂对上海交大的“产学研”团队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到今年5月为止,合作项目已达7个,产生了陈因达理事长比喻的“墨迹效应”。
积极推进“产学研”工作
汇众公司“基于视觉的横向摇臂总成焊缝质量离线检测系统”项目是一个难度极大的项目,若能突破,对检测其他部件类似焊点质量可加以推广。该项目首先对横向摇臂总成焊缝数据库建设和优化,包括该产品焊缝原始图片保存、焊缝检测数据保存和查询、历史数据分类查询以及焊缝合格标准库的建立和优化。其次,对工件正反面共16道气保护焊缝的完整性和表面缺陷检测及定量计算,最后,对照焊缝合格标准库判断焊缝合格与否,并打印报表。项目的关键技术验证工作已完成,项目已签订合同,即将全面启动。
KS活塞公司“基于数字图像的汽车活塞检测系统”项目,厂方要求设计一整套活塞装配情况检测设备,上海交大通过设计光学传感系统获取待测活塞的表面和侧面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检测活塞表面刻字情况和活塞环装配情况,将不合格活塞和合格活塞分流,并形成检测报表。该检测系统已在执行中,一个新的“产学研”项目又已立项。
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产学研”工作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的经验是,企业确实有需求才立项,立项开始就派技术人员参与项目;高校先厘清技术和工艺要求,在实验室模拟成功,技术上有把握后才签订正式技术合同。企业派出的技术人员自始至终参与项目实施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企业培养人才的过程。项目结束后,设备保养和维护技术已全面掌握。高校也获得了最新技术和科技成果,再充实教学课程内容,使学生共享最新科技专利。(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