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腕》里有一句台词:“要是开一辆日本车,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套用到今年的北京车展,就叫“你要是没带新能源车,你都不好意思来参展。”绿色,成了当今业界最风靡的技术趋向。几乎每家参展的整车厂商,都拿出了自己引以为傲的环保车型,从油电混合动力到纯电力再到太阳能,量产的、概念的、半量产的、不知能不能量产的……各种新能源车一展芳姿,每个参观者都被笼罩在“绿油油”的光芒下,充分印证北京车展“绿色畅想未来”的主题。
人类需要“畅想”,但更需要“畅行”,环保不是嘴上说的,必须落到实处。知与行的统一,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对企业而言,所谓执行力,就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只有把这种能力发挥到极致,才能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既做到“畅想”,更能够“畅行”。
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新能源车从走进社会到走入家庭,并不轻松。无论从成本、技术的角度还是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国家政策支持等,还有很多需要直面的问题。现阶段,一些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与传统动力车型相比,价格高出一大截,在市场上显得有些曲高和寡。同时,不少宣布即将上市的纯电动车也让消费者担心其充电是否能像加油一样便捷。
我们不会因为目前暂时的困难而不敢“畅想”绿色美景,更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不向通往美好未来的道路上“畅行”。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加和新能源技术的完善成熟,“绿色”必将成为展现车企实力的象征。
事实上,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由上海汽车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E1纯电动轿车,不仅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而且,上汽还将凭借包括电池系统、电机及控制、电力电子、电动转向、电动空调开发能力和整车集成能力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实力,实现纯电动汽车产业化,为消费者提供环保节能、技术领先的纯电动轿车,为低碳经济时代做好准备。特别是上海世博会上,不少新能源车型已经开始示范运营,人们从“世博”中“尝鲜”,从“绿色”汽车中体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是通过这一步步脚踏实地地践行,才有理由让人相信,人类的“绿色梦想”离现代生活已经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