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6/pc202506305e0ee3ae10334e78af12ce7d4da27402.jpg
尽管商务车被媒体及消费者所热捧,口碑极佳,但与国外商务车市场比较,国内市场表现黯淡,差距更加明显。据统计,在日本,MPV市场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0-05/02/030583.html

等待处理…

打造具有务实风格的紧凑型商务车产品

五菱宏光力图开拓国内商务车“新蓝海”

2010/5/2

尽管商务车被媒体及消费者所热捧,口碑极佳,但与国外商务车市场比较,国内市场表现黯淡,差距更加明显。据统计,在日本,MPV市场份额为30%左右,在美国,MPV和SUV所占市场份额为55%。而目前中国的商务车占乘用车市场份额不到2.8%。虽然商务车市场持续走低,但汽车厂商却并没有为此而停滞不前,面对政府及企业消费市场的“车满为患”,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成长型的各类中小企业和注重享受生活的“大家庭”,开始打造具有务实风格的紧凑型商务车产品,进军个人消费市场,力图开辟国内商务车“新蓝海”。

商务车市场集体“恐高”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未来5年内,商务车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业内人士指出,未来5年,我国商务车的市场需求将达到30万~40万辆,占乘用车市场的比例将超过5%。可见,国内商务车市场的容量远未达到极限,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关键是如何让其摆脱“油耗大户”的形象。此外,产品功能定位及价格因素都是制约商务车发展的重要因素。

商务车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被定义为公用商务车,购买商务车的中坚力量一直是政府和企业,而对增长迅速的家庭用车市场,这样的市场定位似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且大排量商务车不利于节能,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小排量、低油耗车型受到市场欢迎。此外,商务车的平均价格相对一般家用轿车市场的消费人群还是有所偏高。

对于商务车市场的现状,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杰指出,“高定位、高油耗、高价格形成的‘三高门槛’,已成为目前整个商务车市场难以进一步做大的原因。”

知名汽车专家贾新光表示,虽然商务车市场呈现低迷态势,但随着汽车企业对市场的进一步清醒认知,市场也显现不少积极的变化,包括厂家、消费者到媒体都正在积极推动商务车的家用化进程。其中就包括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五菱宏光,这款车定位为“紧凑型商务车”,在油耗、价格上都有明显优势,不仅延续了商务用途,又充分弥补了传统商务车家用性的缺失,可以很好地满足家庭用户多功能需求,开辟了商务车领域的一个全新细分市场,可以预见,紧凑型商务车市场的潜在需求和规模都将是传统商务车群体无法比拟的。

开辟商务车“新蓝海”

当前在我国商务车市场上,以别克GL8、本田奥德赛为主的车型占据半壁江山,这不仅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商务车=商务用车”的认知偏差,同时也使商务车车型丧失了在私家车市场的竞争力,在中国市场始终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

然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内外厂商开始集体发力家用商务车市场。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紧凑型商务车——五菱宏光突出表现出商务车家用理念。五菱宏光在继承五菱系列车型皮实耐用特点的基础上,整合国内外资源优势,在操控性、舒适性、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底盘经英国莲花公司调校和优化,使车辆开起来更扎实、更舒适。传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面,精心选作的变速器速比使五菱宏光在爬坡性和中途加速性方面,更好地满足用户对动力的需求;发动机采用了先进技术,排量在1.6升以下,省油而不减动力。

此外,在此款车设计研发中,上汽通用五菱还运用了模态测试技术,优化提升了整车刚性;对发动机悬置系统和发动机舱隔音材料的针对性设计,降低了动力系统的噪声和振动;最新应用的空腔填充技术,隔绝了噪声通过车身空腔传播的途径,全包内饰板及新型双组分吸音棉的采用,使行驶时声音更安静。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多年,用户消费愈发成熟和理性。在商务车领域,越来越多的用户不仅希望商务车车型可以体现身份和地位,同时又能满足与家人和朋友一同出游、休闲的需要。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集灵活多变的空间、时尚的外形以及高性价比于一身的家用商务车车型,逐渐成为乐于享受家庭生活、务实而又睿智人士的首选。随着五菱宏光的推出,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商务车市场在经历一轮商务需求导向的发展后,终于回归,家用本质,这样的转变无疑是用户需求变化的产物。

面对全新的细分市场,作为紧凑型商务车的代表,五菱宏光还未上市,便赢得了消费者、媒体及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对此,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总经理杨杰表示,与发达国家商务车市场相比,中国商务车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上汽通用五菱凭借多年的造车经验和网络渠道优势,必将开辟我国商务车的崭新“蓝海”。

上篇:“宏光闪亮”开启中国“紧凑型商务车”市场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