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百万上千万辆丰田车被“召回”和我国进入千万辆汽车消费大国之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迎来了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此时,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更引起我对消费者权益眼前和长远保护问题的联想。
对消费者眼前权益的保护
去年我国实现了1300多万辆汽车产销目标,这种超常规的加速生产,使有些企业放松了对产品质量的监管,消费者对汽车质量和服务的抱怨与日俱增,汽车产销量增长40%多,投诉增加与产销量的增速成正比例上升。中国质量协会和清华汽车工程研究院发布的《2009年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显示,该年投诉量上升39.7%,其中汽车质量问题的投诉占45.8%,汽车服务问题投诉占12.3%,综合质量和服务问题的投诉占41.9%。汽车产品质量的投诉中,发动机问题占19.5%,转向系统占10.5%,制动系统占10.7%,车身附件与电气占18.5%,变速器、离合器、前后桥及悬架系统和空调系统占40.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汽车企业在拼命做大的同时,有没有如同丰田那样过快扩张中存在的毛病?中国质量协会等发布的“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报告”,作了佐证。要知道,汽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客户的忠诚度、满意度及推荐率,能否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对于买车用户至关重要。
对消费者长远权益的保护
不少国家把低碳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政府已经对外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国家主席胡锦涛去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重大经济危机都会伴生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调整,强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转型升级成为摆脱经济困境、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使“危机”转化为“契机”。1973年的石油危机,触发了节能产业的发展及技术进步,日本汽车工业在这次危机中赢得了发展的先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2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建立“汽车产品节能管理制度”,落实“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措施等,对我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随着汽车的不断普及,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负面影响日趋显现,石油的大消耗,环境的大污染,道路的大堵塞等,只有尽快转变汽车业发展方式,才有利于处理汽车与能源、环保、道路和安全等的友好发展;否则,“后危机时代拖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汽车业自己”。主管我国汽车工业的国家工信部一位部长日前如是说。此话并非危言耸听。
加快我国汽车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命题和发展的课题。从根本上保护消费者的长远权益,就会有持续发展的市场,汽车工业方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