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场全球召回风波把昔日全球霸主丰田推到了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丰田召回已经涉及其旗下11个车型超过800万辆车,而这个数字目前还在不断增长中。1月28日,一汽丰田宣布在中国召回75552 辆RAV4。
丰田此次超大规模召回事件,其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是史无前例的,受其波及,汽车召回又成为我国汽车业内关注的焦点。
笔者粗略统计了一下,目前国内对此的主流观点大概有以下几种:质疑丰田产品质量和运营模式、褒扬丰田召回及时有社会责任感、呼吁出台国家强制召回制度、感慨自主品牌召回与销量不匹配、丰田召回又给国内汽车业敲了一记警钟等等。
笔者认为,除去以上几种观点之外,这次丰田全球召回事件,很有可能为原本就行进缓慢的国内汽车召回再踩上一记刹车。
召回就是一本生意经
能不召回就不召回,能暗召的就不明召,虽不完全,却是一部分企业对召回的实际态度。所谓暗召,就是企业不明发召回公告,而是通过日常维修保养活动,不召回但行的却是召回之事。这种既不伤企业面子、又能提升企业售后满意度的事情,合资企业和自主企业都有干过。最近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凯美瑞去年的“刹车门”事件,企业最后还是通过一次半年的无偿服务活动,把这次缺陷给“暗召”了。
某企业相关人士告诉笔者,现在大多数企业的售后部门都隶属销售公司,一旦企业产品面对有可能的召回,销售公司当年的业绩必然要受到影响,一旦销售公司老总是个销售业绩优先的管理者,那售后能做的事情,最多也就是搞搞免费更换的售后服务活动了。此外,如果公开召回,对生产部门和设计部门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得不慎重考虑,所以,公开召回就显然有些吃力不讨好了。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如此,也有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产品有了缺陷,就应该及时公开改正,这并不丢脸,而且,改正弥补过程不能抱着打补丁的想法去做,要做就要让消费者能真正安心、放心。而这样做的话,也不用去刻意为之,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自然会随着企业的发展慢慢提高。
其实,如果说生意经,以上两种态度其实都是一种生意经,如何取舍,还得企业自己来把握。
召回负面影响再度扩大
虽然召回其实是一种对产品先天缺陷的补救措施,但在国内市场上,对召回似乎潜意识里就有这么一种“召回就是因为产品有很严重的问题”的误解,这几年虽然有些淡了,但这种观点也还依旧存在着。这或许是在发展初期,为了引起市场关注和重视,将召回更多与质量安全事故过多牵扯到一起的缘故,到后来,即便想淡化质量和召回之间的必然联系,但有先入为主在前,也自然就没那么容易了。
还记得2006年的菱帅刹车事件,当时菱帅差点就被国家强制召回了,虽然或许是通过企业努力,东南汽车最终没有戴上这顶帽子,但市场上原本表现一般的菱帅销量还是一落千丈,企业连番降价都没有止住颓势。可以说,此事作为中国汽车召回的一件标志性事件,对其他企业日后对产品缺陷的态度和处理意见,是起了相当大的影响的。
与当年相比,丰田在这次召回事件中被多方穷追猛打,企业根基都为之动摇,这更是营造了一种“召回猛于虎”的社会印象。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产品有了缺陷能及时召回,确实有可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和产品的口碑和信誉,但却更有可能会让产品在竞争中失去优势并让品牌和企业遭到打击。无论从理性还是感性上来分析,面对这把双刃剑,企业未来蹈跃加大加快主动召回进程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事件链接
亡羊补牢 补得牢否
此次事故,丰田的刹车系统存在先天缺陷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如果丰田当初在车辆设计时,将刹车优先控制系统纳入整车控制单元之中,那么就算油门贴在地板上不起来,刹车还是能起作用,事故自然就不会发生。
目前一汽丰田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油门踏板内嵌入一块钢制垫板,但如果刹车控制单元依旧不是最高优先级的,那么事故隐患就依然没有完全消除,丰田就是把金箍棒嵌到踏板里,还是无法保证未来不出现同样事故。
据了解,目前国际一线汽车企业中,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现代、日产都已经将刹车优先系统安装到产品上,丰田表示将要安装这个系统,本田尚未安装。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这次丰田召回,中国市场成了轻灾区,全球涉及召回的11款丰田车型中,中国只有一款RAV4被波及。据丰田方面解释,凯美瑞、卡罗拉、雅力士等采用相关配件与海外车型并不相同,所以不用召回。
或许可以这么说,丰田过去的全球零部件通用和标准化战略,似乎并未把中国市场囊括进去,至少也是部分吧。中国消费者购买的国产丰田车,目前似乎除了RAV4,其他都并不符合丰田的全球标准。RAV4让中国丰田车主全球同步了一回,不料想却是悲剧了。
所以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中国的丰田车主,能躲过这场召回的折腾,免了在爱车身上开洞打补丁,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