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7/pc2025070471b02ecaa1c44deead2383a147299f3c.jpg
5月3日下午,卢姓女司机驾车行驶在成都三环路航天立交至娇子立交之间,随意变道,横切两条车道欲进辅道,阻碍张姓男司机正常行驶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15-05/17/030978.html

等待处理…

“以暴制暴”违法 “随意变道”违规

作者 张伯顺
2015/5/17

5月3日下午,卢姓女司机驾车行驶在成都三环路航天立交至娇子立交之间,随意变道,横切两条车道欲进辅道,阻碍张姓男司机正常行驶,张遂驾车逼停卢,将卢拉出车外并实施殴打……短短几天,“女司机变道被暴打”事件持续发酵。

5月5日,央视新闻“1+1”参与了此事讨论。

央视新闻的特别报道,为提升讨论的权威性,便于分清是非曲直,特连线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交通管理工程系刘建军教授。刘教授从法律角度分析了男女司机的行为性质。刘教授认为,男司机有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寻衅滋事罪。女司机连续变更多条车道,驶出主路,影响原有车道车速的正常行驶,在多条车道车辆较快情况下,存在很大的危险,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

有舆论认为,暴力也是向他人宣示权利的一种方式,不过暴力存在更多严重的负面效应。

笔者以为,此事件中张姓男司机用暴力与卢姓女司机进行博弈,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张姓男司机“以暴制暴”,并非什么“义举”,而是严重犯法,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卢姓女司机是暴力的受害者,得到同情,但她违规变道、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还得受谴责,并接受公安交管部门的处罚。两司机最终都自食其果,谁都没有什么冤屈。

我国私家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已经进入汽车社会,但汽车社会的文明远远没有相应地成熟起来,如同张姓和卢姓那样的汽车族,均是患了“路怒症”的一批路怒族,身体进入了汽车社会,脑袋却依然处于“野蛮”时期。在热议“女司机变道被打”是非曲直的同时,若形成“随意变道不对,暴力打人更不对”的共识,张姓司机就会道歉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张、卢两位司机应从此事件中吸取教训,所有汽车人乃至每个社会人都应得到警示,文明开车,文明对待他人,我们离汽车文明就近了一小步,这才是讨论的意义所在。

“路怒症”一词来自国外的心理学研究,新版《牛津大辞典》已经收录了“路怒症”这个词。

“路怒症”就是带着一种愤怒的心情开车,例如开“斗气”车、“赌气”车。据悉,驾驶员中有八成患有不同程度的“路怒症”;交通事故中20%是因“路怒症”而发生的。

我们引进“路怒症”这个词,也是本世纪的事。有法律专家建议,为减少“路怒症”,心理干预和安全教育应前移。未来的驾考,拟加大对驾驶安全意识和习惯的考核比重,其关键是提高驾考门槛,让驾车族遵守交通法规,提高行车安全意识,做到规范驾驶。

上篇:为什么上汽要跻身汽车保险业?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