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中国为防治空气污染制定的最严厉、最具综合性的计划,也被业内称为大气治污“国十条”。那么,最严厉的计划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不可轻视。
长期以来,黄标车等老旧机动车的淘汰一直是困扰大城市的难题。因为这部分车辆排污量非常大,但是根据今年5月1日实施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通常所说的私家车无使用年限限制,对行驶超60万公里的引导报废。因此,环境保护如何与对私人财产使用权的保护博弈成为焦点。淘汰过程的快慢既要考虑到空气质量问题,也要考虑到整个行业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淘汰黄标车必须按部就班,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无所作为。
其次是对在用车的改造,涉及柴油机及相关产业的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主要是电控柴油喷射系统行业和柴油机后处理装置行业。而这两个行业中国也是落后于欧美较多,远未成熟。而且在用车的改造,车辆越大需要增加的成本越高。高昂的成本增加费用势必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有可能造成物价的上涨,所以,国家出台相关的补贴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是“国十条”强调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可能使大城市汽车限购限行之风更加蔓延,对于自主品牌而言,“限行”“限购”的双管齐下,或将再次遭遇“大限”。
大气防污“国十条”在对汽车产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汽车行业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抓住机遇:
一是推动传统燃油汽车节能技术进步与运用,有效降低单车的燃料消耗量。目前,我国汽车单车油耗水平比欧洲和日本要高20%,我国传统汽车的节能潜力很大。首先,我们应优化汽车产品结构,重点发展节能的小排量汽车,提高小型车的市场份额。其次,加大汽车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加强高效动力总成、车身轻量化等节能技术研发及运用,进一步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再次是发展清洁燃油乘用车技术,降低单车的油耗水平。此外,还要加快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二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国内多数自主品牌汽车均达不到国Ⅴ标准。毋庸置疑,大气防污“国十条”的出台可以迫使自主品牌车企技术提升,进行研发创新和营销创新。新政的实行将促使自主品牌在自主研发上下功夫,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真正实现节能减排。这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三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有望加速。“国十条”中,“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堪称给力。这是继2012年7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后,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又一重大鼓励。外界普遍预期,随着新一轮新能源车补贴政策的出台,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市场和产业的推动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大气防污“国十条”的发布,给中国汽车业带来的既有压力,也有动力。以行动计划为重要实施纲领的未来5年,既是中国汽车产业科学发展、加速升级、由大转强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国汽车消费和汽车社会向绿色环保转型的重要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