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份,只要美国《财富》杂志一公布当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国内媒体便纷纷予以报道。纵览各类文章,多为又有多少企业新进入了排行榜、多少企业排名又上升或下降了若干位的一般性介绍,鲜见有深度的分析评论。也有文章认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以进入世界500强作为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和标志,以为进入了500强序列,企业当然就是强了。
如此,有必要对世界500强这一事情细细说上一番。
只要一打开CNNMoneyFORTUNE有关500强的网页,便可在显著位置赫然见到“Global 500The 500 largest corporations in theworld”一行字,——此文字同样也出现在每年7月份的《财富》杂志封面上,直译成汉语就是“全球500——世界上500个最大的公司”。英语文字明明白白讲的就是“世界500大”,怎么到了当初将其介绍进中国的人士口中会硬是将其变成“世界500强”了呢?是“500强”比“500大”听起来好听,还是说起来上口?
既然这么多年来在中国已约定俗成地用500强来称呼Global 500这一事物,也没有必要再按原意予以纠正,将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来对待即可。只是大家须心照不宣,进入FORTUNE Global 500排行榜,只是大而已,无关乎什么强不强。
虽然《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上一年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股东权益、雇员人数5项指标,但在500强排序时只取营业收入这一项,以按美元计算的金额数值从大至小取足500家企业形成当年的排行榜。从500强榜单生成依据来看,也实实在在是只看企业营业收入的大小,而根本不管企业是否强弱。
谓予不信,举一例便可知晓。
今年居500强第380位的GasTerra公司,营业收入是300.48亿美元,其余几项经济数据分别为利润总额0.46亿美元、总资产49.22亿美元、股东权益2.85亿美元,而雇员人数只有区区189人。按说189个人一年实现300多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应该是强得不能再强的企业了,但偏偏营业收入利润率仅仅只有0.15%,又是弱得不可再弱了。
这么一家各项数据不甚协调的企业引起笔者的好奇,探究之下才知这是一家由荷兰政府拥有50%股权、世界两大石油企业巨头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公司各拥有25%股权,专门从事销售荷兰开采的天然气的能源公司,是为应对欧洲天然气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于2005年从Gasunie分离出销售职能而成立的独立公司。以两大石油巨头2012年营业收入合计为9316亿美元来说,300亿美元实乃举手之劳。说实话,GasTerra这样的公司连真正意义上的大公司都谈不上,还讲什么强不强呢!
一方面是进入500强的企业只依营业收入的多少而定,另一方面也不是营业收入超过入围门槛的企业都已出现在了排行榜上。
就汽车企业而言,意大利菲亚特集团在2010年拆分为菲亚特及菲亚特工业两个独立的公司,拆分前菲亚特集团在2010年世界500强中排在第85位。菲亚特控股美国克莱斯勒成为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2012年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菲亚特的营业收入分别是680.97亿美元、288.47亿美元。按2013年500强的数据,若菲亚特-克莱斯勒或菲亚特参与排名可分别位列第130位和第397位,那今年排在第500位的日本理光公司将会被挤出500强榜单。菲亚特拆分后就再也没有在500强的名单中出现过,可能是其原本就没有向《财富》杂志提供资料,也有可能是提供了资料而《财富》杂志认为企业主体或资料不符合其统一的标准。不论是何种原因,营业收入高的企业没有全部进入500强名单的情况终究是存在的。
另外,企业在500强中位次上升的因素是多样的。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高于世界企业的平均增幅是企业排名上升的正常方式,本国货币兑美元汇率升值也可使企业排名有所上升。在企业会计报表合并范围扩大或兼并重组吸纳新企业造成营业收入激增的当年,更可使企业在500强中的排位大幅上升,但这样的大幅上升并无多少值得夸耀之处。
说了这么多,笔者毫无贬低《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之意,毕竟这是唯一一份汇集全世界重要企业主要经济数据的资料,作用无可替代。笔者只是想说明一点,如果对500强的关注仅仅止于企业排位的高低变化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能透过500强的数据,了解本行业在世界范围内格局的变化,才是对《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最好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