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观察车展上不同企业的产品发布会和其他传播形式,就会发现,在不少自主品牌车企那里,有一些词语的出现频率颇高,在别处却鲜见得很:“跨越式发展”“中国制造(创造)”“汽车梦”“自主研发能力”“汽车工业未来”等。这些宏大的话语体系展现了本土车企的某种自信,但听多了看多了,总觉得有些奇怪。
后来想明白了,奇怪的原因是,这些词都和产品本身无关。
整车企业在车展上的主要展示形式就是产品本身,而观察一些成熟的跨国车企,它们的展示重点总是新车型的特色、技术、文化,企业本身的发展甚少提及。这背后的逻辑是,企业发展的最终结晶都是车,只要车得到了认可,企业的强大不言自明。
不过,本土车企的这套宏大叙事也自有其原因,关键在于是目标受众。
重点放在车上,那么传播的受众就是消费者和业内人士;而重点放在宏大叙事上,受众恐怕是政策制定者了。当然,众所周知,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市场需求,更有着中国特色的“任务”意味。这无可厚非、理所应当,企业自信的话语听着也确实提气。
只不过,要获得真正的自信,恐怕还是要靠产品。《读库》主编张立宪曾说,不少人喜欢说自己为了某件事历经千辛万苦,但却不说这事儿最后做成了没有,与其这样,不如拿出像样的成果。这个道理对车企同样适用。
这次上汽自主品牌展台的推介就让人眼前一亮,重点被放在包括全新荣威550在内的新车型介绍上面。如自主知识产权的TST双离合变速器、智能启停系统、电子驻车系统等超越合资品牌的带有科技含量的配置,这些实打实的产品力,让人信服,更给人以信心。
另外,不得不说,习惯了宏大叙事,可能会忽略脚下的现实。香港研究机构伯恩斯坦(BERNSTAIN)近期发布了其对中国汽车业的研究报告,通过对国内汽车板块上市公司的分析,它们作出的判断是:目前中国汽车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领先的差距在5至10年之间。考虑到如今的产品换代速度,这就是两三代车型之间的差距。相较于对已有成绩的反复诠释,坚硬的现实似乎更值得关注。切实提高产品的口碑与销量,这也许能给身处激烈竞争中的本土车企以真正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