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9/20250926cec84824fcf247858f9634b06b4ab108.png
9月16日,福特汽车宣布,德国科隆电动车工厂将裁员1000人。这座曾被福特寄予厚望、投入20亿美元改造的欧洲电动化核心生产基地,因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5-09/28/037568.html

等待处理…

瘦身,跨国车企电动化继续“踩刹车”

2025/9/28

9月16日,福特汽车宣布,德国科隆电动车工厂将裁员1000人。这座曾被福特寄予厚望、投入20亿美元改造的欧洲电动化核心生产基地,因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将自2026年1月起从每日两班制调整为单班制。这并非福特汽车的一时之举。早在2024年11月,福特汽车就宣布,受经济逆风、欧洲电动汽车需求疲软、政府支持不足,以及来自中国车企的激烈竞争等因素影响,计划到2027年年底在欧洲裁员4000人。

实际上,跨国车企纷纷进行大规模减产和裁员,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甚至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

近日,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CLEPA)发布报告称,自2020年以来,欧洲汽车供应链已流失约86000个工作岗位。仅2024年,欧洲汽车零部件行业就裁员54000人,创出历史新高。进入2025年,这一裁员趋势仍在持续,甚至有加剧迹象。

9月17日,日产宣布将在2025年年底前关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和巴西圣保罗的汽车设计中心,这是其“Re:Nissan”全球重组计划的重要一环。

转型路上的“矛盾激化”

跨国车企大规模裁员减产,首要原因是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中国市场除外)。2025年第二季度,福特汽车的电动车业务整体亏损维持在13亿美元,亏损幅度较去年扩大。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竞争压力加剧,也给跨国车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福特汽车表示,若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关税时间过长,将对汽车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数十亿美元利润会化为乌有。”日产汽车也表示,在不考虑关税的前提下,公司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计保持盈亏平衡,净营收将下降至12.5万亿日元(约6000亿元人民币),而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损失难以预估。大众汽车集团则大幅下调2025年运营利润率目标,从原先预期的4%~5%调整为2%~3%。

有行业人士指出,不同市场电动化发展程度不同,面临的挑战也不同:“美国市场面临的不仅是宏观经济因素,更叠加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的完整性,以及潜在的地缘政治因素。而在中国市场,电动汽车已经非常‘卷’,一些外资品牌表现不佳。欧洲市场正面临电动汽车使用成本增加的挑战,电动汽车使用成本正因激励措施逐步取消而变高。同时,电动汽车充电费和道路使用税的征收,也都推高了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和拥有成本。”

面对市场变化,全球车企纷纷调整产能布局,优化生产基地。福特汽车将德国科隆工厂从两班制改为单班制,以提升产能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日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关闭7家工厂,将全球产能降至250万辆;奔驰提出未来3年内将全球产能保持在200万~250万辆水平,各工厂产能控制在30万辆左右,并相应减少员工数量。

为降低研发成本,车企对研发体系进行改革,提高研发效率。日产建立“平台化研发”体系,新一代车款开发周期从52个月缩短至37个月,后续车型更将进一步缩短至30个月;并将零部件复杂度最多降低70%。

在产品战略上,跨国车企也做出调整。奥迪果断调整了燃油车退出时间表;保时捷表示,将延长电动化转型过渡期,继续提供内燃机、纯电、混动“三管齐下”的产品组合;奔驰计划在高端汽车市场上,燃油车和电动车产品占比将趋于相等。

还有一直对电动化持相对谨慎态度的丰田、本田两家车企也有所调整:丰田将坚持燃油、混动、氢能、燃料电池、电动等“全方位战略”;本田调整汽车电动化战略,主要表现在下调纯电动车投资金额、加强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开发。

智能化“踩油门”

电动化放缓、智能化提速,跨国车企的发展步伐逐渐统一。与电动化降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智能化赛道开启全速前进。

例如,三大德系豪华车巨头BBA,以及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主流品牌,都不约而同地与中国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Momenta牵手,通过参股、深度合作或技术引入等方式,加速其智能化布局。华为、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元戎启行等一批中国本土智驾企业,也在与多家国际车企形成绑定关系。除此之外,宝马与阿里巴巴集团深化战略合作,基于阿里通义AI大模型,联合开发AI引擎;大众汽车集团向地平线投资并成立合资公司,为中国市场提供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据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跨国车企急需提升智能化水平,但自主研发不仅耗时且需要大量资金,与中国智能驾驶供应商合作,成为一条“快速通道”;另一方面,中国智能驾驶供应商也需要开拓市场,合资车企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客户群。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曾表示:“我们在中国设立了德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发中心,超过3000名工程师专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与数字化用户界面,并与多家本土合作伙伴共同将前沿AI技术融入汽车产品。”

为何众多合资车企在电动化方面“踩刹车”,而在智能化方面却“踩油门”?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毅阳认为,其一是放缓电动化可能是对市场需求多样性、基础设施瓶颈、盈利压力等现实问题的回应;而全力拥抱智能化因其适用于所有动力形式,并且消费者对更安全、更便捷、更愉悦出行体验有迫切需求,因此被车企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优先级,成为当下投入的重心。“其二是全球化,目前中国汽车市场进展(电动化和智能化)较快,但国际市场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快,所以他们选择多条路线并存是为了照顾海外市场的发展情况。”(综合网站报道)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