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自身产品线的老化,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受到严峻考验。
据媒体获取的研究公司Cox Automotive的数据,今年8月,特斯拉在美国电动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降至38%。这是自2017年10月(当时,首款大众市场车型Model 3正处于产能爬坡期)以来,该公司的市场份额首次跌破40%的关口。
这一滑坡发生在整个行业的一个微妙节点:一方面,竞争对手正通过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加速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分析师预测,随着联邦税收抵免政策预计在9月底到期,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势头可能会放缓,这将给包括特斯拉在内的所有汽车制造商带来更大的财务压力。
尽管核心汽车业务面临逆风,但特斯拉已将战略重心转向开发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这是一场高风险的赌注,公司数万亿美元的估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此。然而,市场份额下滑正无情地提醒投资者,眼前的挑战不容忽视。
产品线老化,新品吸引力不足
特斯拉的市场份额遭到侵蚀,与其日益老化的产品阵容密切相关。
自2023年推出Cybertruck皮卡以来,公司再未发布过能够媲美Model 3或Model Y的新车型。即便是对曾经的全球销量冠军Model Y进行改款,其带来的变化也未能达到市场预期,导致特斯拉正在走向连续第二年销量下滑。在其他厂商持续推出新车型的同时,特斯拉将重点转向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推迟或取消了推出更实惠车型的计划。特斯拉数万亿美元的市值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战略。董事会于近日提出了马斯克“前所未有”的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其中一项条件是未来10年,特斯拉市值达到8.5万亿美元。
目前,特斯拉的核心汽车业务仍是利润来源。最新车型Cybertruck皮卡于2023年推出,但远远达不到Model 3和Model Y的市场表现。
Cox公司行业洞察总监Stephanie Valdez Streaty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知道他们正在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机器人、人工智能公司。但是,当你是一家汽车公司,却没有新产品时,你的市场份额就会下降。”
更完整的7月份产销数据显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从6月的48.7%降至42%,这是自2021年3月福特推出Mustang Mach-E电动车以来,出现的最大单月降幅。缺乏新鲜血液的产品线正使其在日益拥挤的赛道中失去优势。
市场反噬:销量下滑与竞争加剧
多年以来,作为市场领导者,特斯拉能够在快速提升销量的同时,维持高昂的售价,从而获得了可观的利润。但如今,随着竞争对手纷纷推出有吸引力的产品和激励措施,这一局面已被彻底改变。
7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现代、本田、起亚和丰田等传统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比特斯拉更优惠的购车激励,推动其电动汽车销量实现了60%至120%不等的惊人增长,市场份额也随之提升。
与竞争对手的迅猛势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的增长正在放缓,并且显著落后于市场整体步伐。7月份,在各项优惠政策的推动下,美国新电动汽车销量环比跃升超过24%,但特斯拉的销量仅增长了7%。8月份的销量数据显示,这一差距还在扩大:整体市场增长14%,而特斯拉的增长则放缓至3.1%。
增长乏力迫使特斯拉面临一个日益艰难的选择:是继续通过蚕食利润的降价和激励措施支撑销量,还是为了保住利润而放弃部分市场份额。这一困境正让投资者感到担忧。
此外,马斯克的右翼政治活动及其与特朗普的关联也对品牌造成了伤害,尽管马斯克在今年5月离开了美国政府。
面对新车销量全面下滑,马斯克最初并不为所动。因为除了汽车业务之外,马斯克旗下企业在航空航天、地下隧道、太阳能等领域拥有广泛的业务布局,这些资产的商业价值都离不开美国政府的支持。
然而,根据美国“大而美”法案相关条款,美国将终止对购买或租赁新电动汽车提供7500美元联邦税收抵免,以及对二手电动车提供4000美元的抵免,该措施将于9月30日正式生效。与此同时,新法案还取消了对未达标燃油车企的罚款机制,导致传统车企失去购买积分的动力。
事实上,相比新车销量增长下滑,特斯拉“汽车监管信用业务收入”的大幅下滑更让人感到不安。
近年来,美国政府通过向电动汽车制造商发放积分、对未达排放标准的燃油车制造商处以重罚的方式,激励零排放汽车的生产,而传统车企可通过从特斯拉等公司购买积分来规避罚款。对于只生产电动车的特斯拉来说,监管积分收入几乎是一门“躺赚”的业务,也是特斯拉的盈利支柱之一。2024年全年,特斯拉共实现净利润70.91亿美元。其中,监管积分贡献收入27.6亿美元,净利润贡献度接近40%。
今年第二季度,来自汽车监管信用的营收仅为4.39亿美元,同比下滑超过50%。随着特朗普政府实施“大而美”这一新法案,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将特斯拉2025年积分收入预期从25亿美元大幅下调至15亿美元,同比减少近40%,并预测2027年,该收入可能会完全消失。(综合外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