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辆”——这是小米YU7在上市24小时内取得的惊人成绩。在这样的市场热度背后,这款车的实际驾驶体验究竟如何?
天际屏亮眼
小米YU7的车身自带宽体设计,后视角极具肌肉感,整个车身姿态是比较低趴的,称它为跨界车或许更合适。
进入车内,最亮眼的是小米天际屏,第一次体验时,确实有种很新奇的感觉。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的一个长条,其实分为三部分,可以自由组合成时速、挡位、能耗、音乐媒体等信息,自定义体验感很好。不过,在开车的时候,想要看天际屏,就需要眼神向下瞟,才能看得清楚。
前备箱较实用
小米YU7的座椅要比小米SU7软一点,长时间的乘坐舒适度是有保障的,后排坐垫高度并不高,并且向后倾斜,支撑性和包裹感不错。前高后低还能带来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增加了头部空间,提升了大腿的承托性。
在储物空间上,值得好评的是前备箱,114L的容积确实很大,深度也很可观,放一个24英寸的行李箱没什么问题,而且在左前翼子板后端位置有一个电动开关,可以电动开启和关闭前备箱,也能语音控制开关,兼顾了仪式感和实用性。
操控注重舒适性
在操控性能上,小米YU7保留了小米SU7的不少优点。比如,整个底盘很紧凑,一体感很强,过弯时的操控性非常自然、舒服;整个车身非常灵活,方向盘的指向性也很精准,基本上没有什么虚位;转弯半径很小,红绿灯路口掉头只需两个车道就能完全掉转过来。
有了双腔空悬的加持,小米YU7开启“舒适”模式后,车辆过一些减速带或者不平整地面时,能明显感觉到底盘被调校得比较软,路感没有那么清晰。相比小米SU7在性能与操控上的锋芒毕露,小米YU7显然做出了更多贴近日常、注重实用和全家舒适的选择。
小米YU7
官方售价:25.35万~32.99万元
长/宽/高尺寸:4999mm/1996mm/1608mm
竞品:特斯拉Model Y、智界R7
带螺纹接口的磁吸无线充手机支架
●如果你预算在30万元左右,想买一辆既能满足驾驶激情,又能兼顾家庭使用,还想体验一点新鲜科技的SUV,可以将小米YU7列入“必看清单”。
观点
情绪价值足,但不够实用
小米YU7的外观确实更胜一筹,轿跑SUV造型比特斯拉Model Y的“老脸”时尚太多,这波“借鉴”只能说太到位了。但是,3000mm轴距没有转化成越级空间,前机盖造型过长牺牲了后排空间,空间表现不及同级别众多国产新势力品牌车型。
车内的天际屏看着唬人,情绪价值很足,实际内容太少,不够实用。座椅包裹性较差,后排座椅只有加热,没有通风、按摩功能,这个价位的车即便不标配,至少也应该有选配选项。细节不如同价位国产竞品。
辅助驾驶有点拉胯,在高速公路及高架道路等简单路况还行,遇到复杂路口直接“罢工”。续航里程835km确实厉害,但在25万~30万元这个价位,能购买到辅助驾驶头部品牌、配置更丰富的车型。对于追求实用性和性价比的消费者,建议多对比后再下单。(黄予希)
打破纯电SUV市场格局
小米YU7的出现,打破了纯电SUV的市场格局。从产品力本身来看,它有三大优点:外观个性,肌肉感设计符合主流审美;内饰兼顾豪华与科技,天际屏营造浓厚智能氛围;配置诚意十足,不玩“低配阉割”,各预算段都有选择空间。
但它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乘坐舒适性、空间便利性不如理想、乐道等家用车;选配件价格偏高,想要高阶配置得多掏不少钱;加上产品供不应求,可能得等上几个月时间才能提车,会错失各种补贴。
即便如此,小米YU7依旧“一车难求”。归根结底,是小米的品牌号召力在起作用,用户愿意为情绪价值和品牌信任埋单,这不是每一个新品牌都能做到的。(刘宗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