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8/20250808ffd19b5809b24cc7b853f0e58d70800e.jpg
当前,新车发布会进行“对比撞击测试”已成常态,成为车企力证自身车辆安全的营销手段。通常情况下,基本上发布会结束后,参会者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5-08/10/032791.html

等待处理…

理想“对比撞击测试”引发舆论关注

2025/8/10

当前,新车发布会进行“对比撞击测试”已成常态,成为车企力证自身车辆安全的营销手段。通常情况下,基本上发布会结束后,参会者将“小视频”分享至各大平台,经过一轮宣传热潮后,话题热度自然消退,回归平静。

但是,最近“理想i8撞卡车”的场景模拟测试,却带来了持续的舆论关注,引发“一辆卡车连小汽车都撞不过吗”的质疑。

三方纷纷表态

7月29日,理想i8在发布会上展示了该车与卡车的碰撞测试视频。视频中,理想i8车型和重卡正面对撞时,重卡上的4个车轮弹起,驾驶室和后货箱出现明显的分割,驾驶室几乎倒在理想i8车型的前车窗上。

该测试在互联网上引起不少争议,在最初发布视频的时候,由于碰撞的重卡车型方向盘没有打码,网友发现该卡车品牌为乘龙卡车。发布会结束后,不少网友前往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号留言:“不敢买,后轮都撞飞起来了。”“本来想买,看了理想汽车宣传,放弃了。”面对网友的质疑,乘龙卡车官方抖音号回复网友,表示法务部门正在处理中。留言中,乘龙卡车还表示,“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东风柳汽作为被撞卡车的制造商,显然对这次测试结果感到不满。东风柳汽发表声明,称此次测试已构成严重侵权,并且超过正常商业竞争范畴。

作为这场测试的“主导方”,理想汽车在对外回应中表示,这是基于真实用户会车场景进行的模拟测试。该公司强调,整个测试过程完全交由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随着舆情发酵,8月3日,理想汽车表示:“我们无意,也没有对其做出质量方面的引导性评价。对于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我们实属无心之举。”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汽研在回应中详细阐述了测试的标准化流程。8月3日,中汽研发布声明函表示,该测试项目仅验证理想i8车辆安全性,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不涉及其他品牌车辆的安全性能评价。据介绍,移动式壁障车是在市场端随机购买的二手卡车,测试过程中,理想i8的碰撞速度为60±2km/h,移动式壁障车相向速度为40±2km/h。

有卡车经销商指出,视频中,驾驶室异常倾斜可能是因锁止装置未固定,暗示测试设置不严谨。

对此,有工程师认为,虽然对比测试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测试条件、车辆状态、碰撞角度等,因此单纯依靠一次测试结果来判断车辆安全性能的优劣是不够客观的。有专家认为:理想汽车展示的小车与重卡碰撞视频实际意义不大,因为其中缺乏国家标准。

发布会,对比测试已成“常态”

事实上,将对比测试引入新车发布会的做法,已经成为当下汽车行业的“常态”。

回顾近两年的汽车发布会,类似案例比比皆是。特斯拉Model Y作为电动SUV的代表性产品,经常被其他品牌“拉来”进行各种形式的对比测试,涵盖了加速性能、续航里程、智能化水平等多个方面。每当有新的电动SUV产品发布时,与特斯拉Model Y的对比几乎成了“标配”环节。有观点认为,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还能帮助新品牌建立市场认知。

但在撞击测试这一块,目前大多数车企的主要目的是证明自身车辆的安全性能,展示产品在极端情况的表现,但很少直接与竞品进行真车对撞测试。这种相对谨慎的做法基于多重现实考虑。首先,直接的竞品对撞测试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很容易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其次,容易被视为恶意拉踩行为,不仅有可能引发法律纠纷,还会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此外,不同品牌的车辆在设计理念、技术路线、目标市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简单的对比测试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产品的真实水平和实际价值。

东风柳汽作为央国企,援引中汽协“反内卷”倡议,斥责该营销属于“贬损竞品、破坏行业生态”,将复杂安全体系简化为“胜负对比”,忽略卡车在真实运营中的耐久性、主动安全配置(如AEBS自动制动),加剧行业对立。

面对越发发酵的舆论,理想汽车、中国汽研和东风柳汽于8月6日就该事件发布联合声明。理想汽车表示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引发类似争议。三方共同倡议:严守自律底线,共塑良性竞合;聚焦核心技术创新,回归产品本质。

三方联合声明的发布,基本让这一事件得到平息,防止了舆论的进一步发酵。(综合网络报道)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