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车市收官,销量数字的涨跌背后,年度目标完成率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车企战略定力、执行效率与市场洞察力的真实水平。从具体的销量完成率来看,小鹏是唯一一家“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新势力车企;在传统车企方面,上汽集团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兼顾销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的答卷,全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超过了45%,累计销量也稳居头部阵营。
新势力:爆发与迷失的分水岭
新势力车企的上半年,是“冰火两重天”的极致演绎,目标完成率的悬殊差距,本质是战略选择与市场响应速度的较量。
小鹏汽车成绩,来自其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去年下半年推出的MONA M03卡位10万级主流市场,P7+则凭借智能化优势巩固中高端阵地,两款车型形成“高低搭配”,推动其半年销量超越去年全年。这种“产品定义精准+交付效率稳定”的组合拳,让其在新势力车企中率先摸到了规模化盈利的门槛。零跑汽车44.34%的完成率,同比155.7%的增速,是“性价比+技术普惠”路线贯彻落实的效果显现。
与之相对的是“掉队者”的集体困境。理想汽车将全年目标从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后,上半年完成率仍不足32%,增速放缓至7.8%,暴露出纯电车型布局滞后的战略短板。蔚来“蔚来+乐道+萤火虫”的协同效应尚未显现,自研芯片与补能网络的投入能否转化为销量,仍需观察。
传统巨头:稳健者的突围,上汽的均衡增长密码
在百万级销量规模的传统汽车集团中,目标完成率的差异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转型战略有效性的直接验证。上汽集团在头部阵营中展现出罕见的均衡性,体现出“三驾马车”驱动的体系力优势。自主品牌的“逆袭”是首要亮点。上半年130.4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21.2%,占总销量比重提升至63.5%,进入“自主主导”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加速度”同样关键。64.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40.2%,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海外市场的“韧性”则彰显全球化布局的深厚积淀。上半年49.4万辆的海外销量中,MG品牌在欧洲克服反补贴税影响,交付超15万辆并实现百分比两位数增长,全球累计销量突破600万辆。
上半年的达成率数据,揭示了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层变革:竞争逻辑已从“规模扩张”转向“精准运营”,目标制订的科学性与执行的有效性,比“喊口号”式的激进目标更有价值。
对新势力车企而言,“小而美”的精准定位比“大而全”的盲目扩张更务实。小鹏、零跑的突围证明,聚焦细分市场(如10万至20万元主流电动车市场)、快速响应需求变化(如智能配置的普惠化),能在巨头环伺中找到生存空间。而蔚来的困境则警示,战略摇摆或过度求快可能错失窗口期,在行业转型期,“慢即是快”的定力同样可贵。
对传统集团而言,“均衡性”比“单点突破”更具长期价值。上汽的案例表明,在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的转型中,任何一环的“短板”都可能成为致命伤——过度依赖合资品牌会丧失主动权(如部分集团的合资品牌销量下滑),忽视海外市场则错失增长极(如长城海外销量同比下滑1.9%),而新能源转型滞后更是直接被时代抛弃。
展望下半年,“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将成为关键战场,但完成率的较量指向的是企业的体系能力。对新势力车企而言,是时候从“流量思维”转向“用户思维”,在产品迭代与服务体验中积累口碑;对传统巨头而言,需在规模与效率、传承与创新间找到平衡,避免“船大难掉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