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的关系,是能让参与其中的双方在关系存续期间,甚至结束之后,各自成为更好的自己。婚姻如是,挚友如是,商业合作亦如是。
2月21日,外界关注已久的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尚界”项目正式成立。如果双方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精诚合作的姿态融合发展,那么该项目将会成为企业各方面向未来汽车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尚界正当时
很多人在上汽、华为合作的话题上都愿意炒作当初的“灵魂说”。其实,对于这样两家体量巨大、文化底蕴深厚,都有着非常成功而悠久的发展历史的制造业公司来说,各自的灵魂都非常成熟。任何合作形式带来的正向结果,就是建立各自开放的心态,带来自我灵魂的丰润,谈不上合作会让谁丢掉灵魂。
事实上,两家企业当下的形势都很清楚。
华为的汽车事业发展到今天,在不亲自下场造车的前提下,显然需要一个体系化、国际化视野、成本能力、合作精神和合规文化都更到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即便华为未来要自己造车,这样的合作伙伴显然能给它带来更多的帮助。
上汽则在深化改革、重建企业开放心态的内部转型道路上,需要华为这个“外来的和尚”帮着一起念这本难念的经。当然,在智能化和低成本获客能力建立上,上汽显然需要向华为学习如何让企业的内部资源更高效、低成本地顺畅流转,以便在新产业时代继续兑现企业的体系力。
双方的合作基础从来都很好,各自都有对方迫切需要的东西。汽车的智能化转型,只能是新老融合,不存在弃旧从新。
具体到尚界的诞生,最好的“时”,就是现在,上汽内部在新班子的强力驱动下,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面向未来、深化改革。
上汽新任董事长王晓秋和新任总裁贾健旭强力推进整个上汽集团要重建开放心态,虚心学习其他企业的优势,所谓“跪下去做人,高调做事”。
而在平等合作方面,上汽原本就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典范。在50∶50的合资路径中,上汽建立了国内效率最高、最成功的合作范本。华为和上汽之间的文化差异,肯定不会比1984年的上汽和大众汽车之间的差异更大。
作为国内合规性最高,标准化和国际化视野最佳的汽车企业,上汽与华为合作会省去大量的统一非标,磨合品质理念的工作。两家在生产制造、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协同肯定会更丝滑。要知道,这甚至是华为“开界”至今,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所以,尚界在2025年年初诞生,可谓正当其时。以两家企业当前的发展思路和心态,强强联合的效率有机会实现最大化。
中低价位正当“势”
无论各家企业目前选择的发展路径是向上还是向下乃至向宽,市场都清楚地告诉行业,在智能化大背景下,产业的整体价格会是向下的趋势。并且在竞争惨烈的当下,向下求生比向上求生的风险要小。
对于华为智选车来说,或许高价位运营的策略可以持续,但要想真正迅速扩大智能化技术的市场广度,优质的中低价位主流市场产品的快速引入是不应回避的必需。
而尚界项目可谓正当其“势”。
强强联合,不光要逢其时,还要会其势。如果尚界仍然定位中高价位,那么华为在全民智驾命题上,一时之间还没有能拿出来回应的产品,能做的要么是困守高端,要么是现有产品系列大幅降价。这些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当然,价格段继续下探,实现加速上量,对于华为来说,未必是没有代价的。比如,要实现多界同步健康发展,可能难度会更大。但是,在智选车层面,实现多个合作对象、价位跨度如此之大的多个项目平衡发展,本来就略显一厢情愿。这只能寄望于余承东带领的终端BG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超强能力的持续输出。
而在最主流的汽车市场中浸淫最深、体系能力最强的上汽,显然是智选车真正实现加速上量,并在当前的行业和市场趋势中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伙伴。
所以,尚界的诞生,是在势易时移局面双方的共同需要。两家强者必然各自拥有灵魂,这也是强强联合的基础。
上汽和华为在各自客观发展需求、合作心态、项目定位等方面,有做好这个新项目的最佳基础;也有机会在这个关键的产业节点上,借助对方成就更好的自己。(文章来源:autocar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