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2/202502212314d24057ed4ae0aed4b7dd35938b63.jpg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见证签约。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华为终端智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5-02/23/025023.html

等待处理…

上汽与华为签署深度合作协议

共同探索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升级新路径

本报记者 阮希琼
2025/2/23

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见证签约。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代表双方签约。 摄影 张渊源

2月21日,上汽集团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深化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团队将深度融合、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路径,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汽车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这四项重点合作内容涵盖了双方的优势强项,有利于确保新车的竞争优势。而新能源技术、智能化技术和汽车行驶性能优化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可能由双方团队各自输入,以保证新车推出的效率。

此外,“深度融合、携手共进”八个字耐人寻味。此次合作的目的是“共同探索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路径”,要寻找新路径,肯定必须“兵合一处,将打一家”。

合作共赢,重塑行业发展格局

纵观整个市场,疯狂“内卷”中的汽车行业,已从“单兵作战”升级到了“组团厮杀”。

近期,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两大央企资产重组的消息震动市场。而此前有吉利汽车与长安汽车参与战略合作,燃油车时代的“昔日宿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成为紧密的盟友;奔驰与宝马两个互不相让的“老对头”则携手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发力超级充电体系……

从最初的互相博弈到如今的共生共赢,这样的转变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中,行业不确定因素在增加。通过合作,合作双方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更能通过优势互补,快速布局,进一步增强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2024年,华为“乾崑智驾”用户数突破50万,智驾总里程突破14亿公里。毫无疑问,华为已经成为中国智能化汽车领域的头部“玩家”。与此同时,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的承诺正在兑现,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为消费者带来了极致智慧出行体验。

对于华为而言,上汽的加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的汽车企业之一,在汽车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等方面拥有强大优势。目前,上汽已成功推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与上汽合作,不仅能为华为带来强大的产业资源和市场基础,也将为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生态构建和全球布局注入新的动力。

生态联盟,推动智能汽车规模化发展

伴随汽车产业格局重塑,一个全新的“生态联盟”时代,正在悄然拉开帷幕。

如今,在AI技术的加持下,智能化技术是否自研已不构成“技术壁垒”。正是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行业关键词正由“技术壁垒”向“生态联盟”转变。而生态联盟将成为中国智能化汽车产业升级的灵魂。在国际巨头抱团取暖、特斯拉FSD加紧入华的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与消费电子行业共同发力,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显得尤为必要。

除了业内熟知的“四界”,华为的“生态圈”还有东风集团、长安汽车、比亚迪、广汽、奥迪、丰田等。从销量来看,2024年,鸿蒙智行累计交付新车444956辆,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位居前列。目前,选择与华为联手的“国家队”联盟基本成型,智能汽车市场的终极竞争,将不仅是品牌与品牌的较量,更是生态联盟与生态联盟的对决。

上汽的加入,则将为这个生态圈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推动智能汽车的规模化发展。从市场端来看,随着上汽与华为合作的新产品推出,中国高端智能汽车产品线必将更加完善,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更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