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5/1/20250103f2b79f061d654af5bd7c29bdf6b01799.jpg
近日,据外媒报道,奥地利议会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奥地利、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加入了意大利和捷克的行列,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5-01/05/024116.html

等待处理…

行业转型“压力山大”,欧盟排放处罚成众矢之的

2025/1/5

近日,据外媒报道,奥地利议会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奥地利、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加入了意大利和捷克的行列,敦促欧盟委员会寻找解决方案,避免车企因未达到欧盟2025年碳排放标准而被处以巨额罚款。

根据欧盟发布的2025—2035年碳排放新规,自2025年起,车企旗下在欧盟注册新乘用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降至93.6克/公里(WLTP标准),厢式货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降至153.9克/公里。自2035年起,车企旗下在欧盟注册新乘用车和厢式货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降至零。如果排放量超出规定数值,车企将面临欧盟的罚款,超出部分会被征收95欧元/克的罚款,罚款金额还要乘以车企当年在欧盟市场的销量。当前,大多数车企在达标上面临沉重的压力。

行业面临巨额罚款

早在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就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核心目标是到2050年,欧盟实现碳中和。欧盟当时提出《欧洲绿色新政》时,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尚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不少欧洲车企都发布了雄心勃勃的全面电动化计划。因此,无论是对于“禁燃令”还是更严格的减排目标,彼时反对的声音并不大。但是,自2023年以来,欧洲电动汽车增速开始放缓,2024年更是转为负增长,让车企感到达标着实“压力山大”。

根据Dataforce数据分析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按照主要车企在欧洲的车辆销售比例,目前只有特斯拉和吉利集团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欧盟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值,即93.6克/公里。特斯拉因只销售零排放纯电动汽车而轻松达标,吉利则是由于沃尔沃和极星在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较高,因此整体排放量较低。

据外媒报道,意大利、捷克、奥地利、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7个国家在一份联合提议中表示:“欧盟将于2025年实施新的新车碳排放标准,但当前欧洲电动汽车销量明显放缓,无法满足更严格标准的车企可能会面临罚款。这将严重限制汽车行业再投资于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损害欧洲汽车行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上述欧盟7国还呼吁欧盟委员会采取必要的措施和财政手段,在不会进一步损害欧洲汽车行业竞争力的情况下,促进行业转型,并对2025年欧盟新车碳排放标准进行评估,进行监管,防止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外流。

此外,包括德国、法国等欧洲主要汽车大国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

车企呼吁调整减排目标

对于2025年欧盟碳排放标准,包括雷诺、大众汽车集团在内的多家欧洲车企均敦促欧盟审查、暂停或修改目标,理由是当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明显放缓。

2024年早些时候,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曾表示,由于纯电动汽车销量放缓,欧盟应调整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他还表示,大众汽车集团可能与一家旗下车型整体排放量较低的汽车制造商组成“排放池”,以降低碳排放总量。

2024年10月,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在一份声明中指出,零排放转型极具挑战性,而现有的标准未能考虑到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无法适应现实世界的发展。

进入转型“阵痛期”

纵观全球发展趋势,汽车产品的能源转型势在必行,而欧洲似乎已经进入“转型阵痛期”,震荡、压力、焦虑、“疼痛感”在所难免。2024年12月2日,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的近10万名员工参与罢工,以抗议管理层减薪、裁员,甚至关闭工厂的计划。2024年12月9日,大众汽车集团德国员工又开始举行新一轮警告性罢工,预计罢工潮将会持续到2025年。福特在2024年11月下旬宣布,计划在欧洲裁员约4000人。“伴随着电动化转型进程,全球汽车行业处于一个重大颠覆时期。‘阵痛’在欧洲尤为强烈,汽车制造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经济‘逆风’,同时要应对减排标准趋严和电动汽车需求疲软的错位。”福特方面表示。

与此同时,大型零部件供应商的裁员潮一浪高过一浪。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议会于近日表决通过以冯德莱恩为主席的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名单,新一届欧盟委员会于2024年12月1日就职,任期5年。冯德莱恩宣布,她将亲自领导一项新计划,帮助陷入困境的欧洲汽车行业进行“深刻而颠覆性的转型”。日前,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宣布将拨款46亿欧元,以推动净零技术、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和可再生氢发展。(摘编自《中国汽车报》)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