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甚至还要卷老板的流量,2024年的中国汽车行业,依然“卷”字当头。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了老牌车企的自我革新、新兴品牌的异军突起,也看到了被淘汰者的无奈。我们看到燃油车市场正在萎缩,但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充斥着竞争焦虑。我们整理并总结了这一年车圈的十大事件,以此洞察中国汽车行业的变革趋势。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连续突破50%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大关。不仅如此,据乘联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新能源车型零售销量预计可达140万辆,渗透率约51.9%。依此测算,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有望达到1100万辆,同比增长42.2%,并且渗透率已连续6个月超过50%。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市场边缘走向主流。
二、全年总销量预计达到3100万辆,自主品牌崛起
中汽协预测,2024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同比增长3%。2024年10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首次突破70%,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塑。
2024年,汽车行业也见证了新老“玩家”的进退。伴随着小米SU7的上市,作为新入局者的小米汽车首战告捷。另一头,绵延的价格战,让部分新势力车企“年关难过”:高合汽车申请预重整;曾经的新势力品牌销量冠军哪吒汽车也深陷泥潭;极越汽车年底“闪崩”。新老交替中,谁能始终站稳脚跟,成为市场主宰?
三、比亚迪发起价格战,汽车圈大佬争议“内卷”现象
比亚迪在2024年春节假期后宣布了一系列降价措施,将秦PLUS荣耀版上市价定为7.98万元,拉开全年价格战序幕。价格战打响后,车企对价格战的态度有了明显分化。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认为,“内卷”已经有些过度了。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表示,简单粗暴的价格战,结果就是无序竞争。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则认为,“卷”是良币驱逐劣币过程。
四、销量增速显著,多家车企宣布拥抱增程式路线
增程式电动车型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市场增速显著。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1-11月,增程式汽车累计销售105万辆,同比增长88.85%。
今年,不少车企宣布拥抱增程式路线。目前,包括小鹏、广汽、阿维塔、Stellantis等企业都已经明确宣布布局这一技术路线。
五、“端到端”开启新一轮自动驾驶产业革命
特斯拉在美国推出FSD V12测试版后,“端到端”成为汽车行业的热门话题。“端到端”技术的出现,使得智驾系统能够通过神经网络自主学习,无需人工编写规则,就能适应更复杂的驾驶环境。中国企业也在“加速”。例如,以小鹏、智己、蔚来、理想、华为、元戎启行等为代表的头部汽车主机厂和智能驾驶技术公司纷纷跟进“端到端”技术,并陆续对外披露上车量产规划。
六、“网红”抢走车展流量,车企大佬加速打造个人IP
2024年北京车展上,几家车企的“网红”掌门人比各大展台上的展车还要吸睛。雷军、王传福、李斌、李想等车企“流量”明星在现场频繁互动,还有汽车圈新晋“网红”周鸿祎爬上车顶“拉流”。北京车展过后,各家车企大举加码打造领导层的个人IP,车企大佬成为流量的重要“引力场”。从领导层、掌门人下场带货入手,车企正在努力为自身品牌扩大影响力,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突围。
七、加征高额关税,中国电动车出海面临新挑战
中国汽车出海途中,不乏风浪与暗礁。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实施了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税率为17%-35.3%。美国宣布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超过100%的关税,部分政策已于2024年8月1日生效。土耳其自2023年7月7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加拿大也在考虑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新的关税。巴西从2024年1月起恢复对新能源汽车征收进口关税,并计划逐步提高至35%。这些政策对中国汽车出口构成了挑战,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迫使中国车企重新考虑国际市场战略。
八、萝卜快跑出圈,无人驾驶汽车上街载客
沉寂多时的L4级自动驾驶,在2024年“火”出了圈。
在武汉,萝卜快跑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投入运营。新奇的体验与低廉的价格让萝卜快跑迅速“火”了起来,它让更多普通人接触到了无人驾驶,也引发了更多方对技术的观察与对就业的思考,对于无人驾驶技术真正实现商业化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九、自主反哺合资,中国车企合资迈入新时代
在过去,中国车企与外国车企合资合作时,前者更像是“学生”。现在,局势出现反转。
身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越来越多的外国车企尝试从自主品牌这里寻求“解题方法”。今年已有多组中外车企签署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包含一些资本联姻,这样的组合包括大众和上汽、大众和小鹏、奥迪和上汽、Stellantis和零跑、捷豹路虎和奇瑞、马自达和长安等。2024年,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迈向合资合作新时代的转折之年。
十、车圈“含华量”大幅提升,华为“朋友圈”持续扩大
2024年,华为推出了多款“界”字辈车型,其中包括与奇瑞合作打造的轿跑智界S7和轿跑SUV智界R7、与北汽合作的行政轿车享界S9、与江淮合作的尊界S800。华为在汽车行业的合作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增强,加速了智能汽车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推动了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重塑了产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