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19时30分许,伴随一阵嘹亮的汽笛声,“中远盛世”汽车滚装轮满载2730辆国产汽车,缓缓驶离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开启了该轮首航秘鲁钱凯港的航程。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码头出口汽车107.7万辆,同比增长28.8%,比去年提前两个月实现出口数量突破100万辆。
上海港口汽车出口的热闹场景只是今年汽车出口的一个缩影。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汽车出口数量达485.5万辆,同比增长23.8%。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汽车出口量突破500万辆并无悬念。”
年出口量有望突破500万辆
“去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数量快速增加,拉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成为热门航线。海运主管部门已指导航运公司优化航线布局,进一步提升热门航线上用于汽车运输的滚装船运力供给。”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力提升、新能源汽车崛起,拉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成为重要的汽车出口目的地。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数量达491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前10个月,汽车出口量已接近去年全年出口量。1-10月,汽车出口数量达485.5万辆,同比增长23.8%。
记者关注到,汽车出口量迅速增长的同时,出口均价也有所增长。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汽车出口均价为1.6万美元,2022年出口均价为1.8万美元,2023年上升到1.9万美元,今年出口均价为1.9万美元,同比去年的均价几乎持平。
比利时成新能源汽车出口主阵地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今年1-10月,整车出口总量排名前10的国家是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比利时、巴西、沙特、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土耳其。
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在海外最大的单一市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95.73万辆,同比增长30%,是出口增量最大的国家。受俄乌局势影响,日系、美系等外资车企撤出俄罗斯市场,中国车企迅速补位,是近两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汽车数量大幅增长的原因。2022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汽车16.3万辆,2023年迅速增长至90.9万辆。
墨西哥是仅次于俄罗斯的中国汽车出口第二大海外市场。今年前10个月,中国向墨西哥出口汽车38.65万辆。从2021年开始,中国向墨西哥出口汽车数量迅速增长。2021-2023年,中国向墨西哥分别出口汽车9.4万辆、25.6万辆、41.3万辆。
“墨西哥汽车市场体量有限,墨西哥汽车产业主要以出口为导向。比如,中国企业通过在墨西哥建立生产基地,利用‘美墨加’贸易协定更优惠的关税政策,从墨西哥出口汽车到美国市场,从而规避美国的关税壁垒。”法国标致雪铁龙前研发工程师、浅觉深知咨询公司创始人陆盛贇表示。
中国汽车出口第三、第四大海外市场分别是阿联酋、比利时。中国向阿联酋出口的汽车主要是燃油车型,而向比利时出口的汽车中,超94%是新能源车型。
近年来,东南亚国家成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热土”。2024年1-10月,中国分别向泰国、菲律宾、印度出口新能源汽车9.74万辆、9.41万辆、6.5万辆。
“东盟汽车市场空间广阔,电动化政策方向明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2023年,东盟汽车总销量接近340万辆,虽然电动化渗透率仅有3.3%,但近3年年均增长率超过150%,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电动化加速渗透阶段。”
从贸易走向投资建厂
中国汽车行业于2018年进入存量博弈时代,2023年以来,由特斯拉率先引发的价格战持续至今,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极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中,很多车企的战略选择是出海。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在10月进行的一场直播专访中表示:“中国汽车出海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天命。”
目前,典型的出口模式有整车出口、散件出口、品牌收并购,以及在当地投资建厂。很多车企在出海初期会采用整车出口(CBU)、散件出口(KD)的模式。
近年来,品牌收并购成为车企进军海外市场的新方式。张永伟向记者介绍:“有的企业以并购已有的工厂快速切入(东南亚市场),较早的有长城汽车,还有近几年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哪吒、长安、比亚迪、广汽埃安、蜂巢能源等;有的企业采用了与当地企业合资的模式生产整车、零部件,如上汽与正大集团、亿纬锂能与泰国能源公司Energy Absolute。”
与此同时,面对逆全球化、关税壁垒、航运运力紧张等挑战,中国车企出海正在从贸易出口走向投资建厂。受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影响,一些车企开始计划赴欧建厂。
“我们看到,已经有中国汽车制造商考虑在欧洲制造汽车,以避免关税带来的高成本。”陆盛贇介绍。记者关注到,近期,比亚迪宣布在匈牙利塞格德投资建设新工厂。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也宣布,将在匈牙利建设一座价值73.4亿欧元的电池工厂。宁德时代当时称:“匈牙利工厂靠近奔驰、宝马、Stellantis、大众汽车集团等客户的整车厂,能够在当地就近供应电池。”(摘编自《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