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车企涉及手机的话题越来越密集。10月29日,小米15系列暨小米澎湃OS 2新品发布会举行,澎湃OS 2成为发布会的重头戏。10月23日,OPPO与比亚迪宣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就AI融合座舱、多媒体服务共享和算力共享等创新技术开展合作。10月25日,长安汽车宣布与荣耀手机合作,打造手车交互互联智慧体验。在问界新M7发布会上,“华为希望车机系统也能够像Mate 60 Pro。”此前,蔚来已经发布第二代NIO PHONE。
随着“手车互联”再起势,手机与汽车的互联越来越紧密,两个产品形态之间的边界也在加速打破。手机与汽车的深度融合正展示出新的可能。
媒体观点
AI时代,生态化能力成为新的“护城河”
凤凰网科技:事实上,无论是Flyme Auto还是STARBUFF,底层的驱动力都绕不开AI。但从当下的技术节点来看,AI比拼到最后,恐怕拼的还是厂商的生态化能力。
赛博汽车:从苹果造车开始,到华为、吉利,再到小米、蔚来,我们理解这些主体,大多是在建立“手机+车机”,以及更多智能终端的封闭生态,进而建立产品力“护城河”。
人-车-生活是一个闭环的场景,占据场景的入口,搭建完整的生态,更有利于形成“护城河”。其中,手机正是万物互联的钥匙。
盖世汽车:“手车互联”迸发出新的实现方式,即融合互联。它以汽车为中心,实现与手机深度融合,为消费者带来极致的交互体验和出行乐趣。
行业摸着星纪魅族过河?
凤凰网科技:苹果曾是各大厂商寄予希望的“领航者”,但苹果选择了放弃。目前看来,星纪魅族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个角色,“第一步”是力推消费电子的能力,创新性地提出“手机域”概念,手机连接汽车以后,就可以让零部件源源不断地为整车输送新功能。
中国财富网:手机厂商与车企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化提速。
赛博汽车:在这背后,也代表着两个未来一段时间内座舱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其一,未来座舱系统将极大地融入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的生态,形成联动共用模式;其二,这种能力的实现,由车企自研或者收购的模式将会越来越少,更多会是行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
能否打通还要看市场接受度
新京报:车企跨界造手机,科技感拉满,但消费者不买账。
信息时报:能否打通,还要看市场的接受度,也是对车企在技术、服务等多个方面的考验。
观察者网:尽管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车企展现出了与手机业务的联系,但纵观蔚来、小米与极星,显然在“车手互联”的道路上,车企尚未形成统一的路线。
中国工业报:如何克服技术障碍,实现自然无感的人机交互,以及如何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是车企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