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4/11/202411016225b48cc1684abf81f99c61ea5a8d3a.jpg
在全球汽车产业迎来变革之际,中国汽车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出海,加速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已连续两年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4-11/03/022266.html

等待处理…

中国车企出海面临的挑战

2024/11/3

在全球汽车产业迎来变革之际,中国汽车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出海,加速在全球市场的布局。根据最新数据,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创新高。

然而,中国汽车企业出海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当地时间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

当下汽车出海概况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长57.2%。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以新能源汽车为引擎,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

在中国汽车出口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市场中,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销量位居前三。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强势支撑中国汽车出口量增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达到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前三大国家市场是比利时、泰国和英国,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汽车开拓全球市场,特别是高端市场的重要抓手。

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中国车企出口的重要驱动力。整体模式上,除了传统的整车出口、CKD等散件组装出口以外,探求海外建厂、与外资企业建立合作等多元化的模式陆续涌现,吸引全球资本共同结合当地市场探索新的合资和合作模式。然而,海外市场往往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导致企业须针对潜在出海市场制订差异化策略,在各地细分市场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模式和策略提出了更多综合挑战。

2023年8月17日,欧盟《新电池法》出台,核心是对电池从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化管理,也是全球首个将碳足迹作为对产品强制性标准的政策,包含电池全生命周期:从设计、制造、应用,直至回收和处理,鼓励业界采纳更加环保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按照欧盟的新法规,自2027年起,不符合这种要求的电池或新能源汽车将无法进入欧洲市场。更形象地说,电池护照就是企业的一张身份证,你使用这个产品的一张身份证。从电池的生产制造开始,你用的材料是否是再生原料、多少比例、是不是从规范渠道来的……它都要求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信息披露。

受政策调整和成本增加的影响,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已开始在海外设厂。目前,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领先企业布局海外扩张计划。其中,大部分企业都选择在欧美地区设厂。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建厂项目数量已达25个,除了直接投资建厂之外,还有一些企业选择与国外公司进行合作或者收购。这些举措都有助于动力电池企业规避国际贸易的政策风险。

2023年11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其中提到,要“推动碳足迹国际衔接与互认”。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中国的碳足迹核算制度、政策、标准等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也没有与欧盟相互确认,那么未来中欧之间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贸易势必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中国品牌企业将难以应对欧盟碳关税之类的贸易壁垒,就会处于被动的地位。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势头良好,及早建立和快速完善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化危为机,对于中国品牌车企来说,无疑是必要的,也是有利的。

出海面临的挑战

2024年5月3日,美国政府发布《通胀削减法案》有关清洁能源汽车条款的最终规则。美国公民购买电动汽车可申请最高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但在申请条件上设置了严格规定:若购买含有中国企业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将限制甚至取消税收抵免资格。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颁布的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规定,车企可以通过墨西哥实现汽车产地本土化,并以此进入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地区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墨西哥正成为中国品牌车企进入北美市场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据墨西哥统计局和墨西哥汽车流通企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比亚迪、江淮汽车、吉利等中国车企在墨西哥的销量合计约12.93万辆,同比增长63%;在墨西哥市场占有率达19.5%,较2019年的6.4%实现市场占有率大幅增长。

泰国AutoLife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8月,中国品牌纯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比亚迪、哪吒、上汽名爵等品牌的8款车型上榜纯电动车上牌量前十名。而日系车企在泰国市场已称霸60年之久,中国新能源车企免不了与日系品牌激烈竞争。如何在泰国进行新能源汽车品牌建设,是一个难题。泰国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使用习惯、法律法规、风俗人情等情况与中国差异明显,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的适应及匹配问题也值得关注。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供应链稳定性风险,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对完整,但海外市场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设备运输风险、技术标准差异和供应链中断等风险。

近日,我们前往挚达科技泰国工厂实地考察,发现整个工厂坐落于泰国当地罗勇产业园区,园区运营十分成熟,而且工厂已经投产。我们看到,在政策层面,泰国市场还需要当地政府推出更多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从市场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好整个汽车服务体系的搭建工作;从品牌角度来看,行业展会结合当地主流媒体机构曝光和报道必不可少,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汽车行业除了常规的“关税战”,还会有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其他政治因素突然而至的罚款,零关税的市场可能有消费税、教育税、工业产品税等,市场隐性成本反而更高。

在发达国家,需要因地制宜符合政策要求,在销量上打败他们未必是真的赢了,赢得发达国家市场需要全方位的优势,要共同富裕而不是一家独大。

应对措施

中国车企已在调整对欧洲出口的产品策略。例如,上汽集团在2024年8月21日发表的声明中表示,将全力回补,力争实现销量逐月环比连增。此前,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曾表态,“今年上汽在欧洲的销量不会比去年低,上汽自主品牌MG名爵的HEV产品马上会进入欧洲市场;现在对HEV车的热情超过我们的想象,有些订单要到明年第一季度才能交付。”

为实现本地化生产,中国车企已开始在海外加快建设整车制造基地。然而,车企走出去到海外建厂,只是迈出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在海外全新的市场,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何建立中国车企与海外当地伙伴的共赢商业模式,实现本地化生产,或与本土车企合作生产,是当地政策制订者希望引导的方向,也是中国车企国际化的必然过程;了解当地法规、适应文化挑战,以及供应链等问题,需要与海外本土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拓市场,以及提供本地化售后服务,从而实现中国车企与海外本土企业共赢发展。

从内部来看,中国品牌车企需要在技术、组织、人才、资金等方面建立起全面竞争优势,并从整体战略、适应性产品开发、跨国组织调度、要素支持等方面做好准备;从外部来看,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各国的政策及投资环境、市场需求及投资者偏好、产业资源及发展能力、人文环境及价值观、传统习俗均存在差异,企业需要综合考量选择“最佳”模式及“最优”市场;同时,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长期投入。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及模式的多元化,维持同海外政府及合作伙伴的关系、迭代更新产品、做好海外品牌、做好售后维保及服务保障等重要的海外运营管理,关系到车企海外发展的可持续性与稳健经营。

中国车企的出海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持续关注最新动态。(文章来源:商业评论 作者:上海市汽车行业协会教授级高工 张书桥)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