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欧盟之间,关于电动车关税的谈判进展如何?
10月17日下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双方在一些领域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由于欧方始终未积极回应涉及中欧业界核心关切的问题,磋商还存在重大分歧”。重大分歧的根源到底在哪里?正在巴黎举行的第90届国际车展藏着“答案”。
“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10月初,欧盟投票决定,将对中国制造的电动车加征关税,税率从之前的10%提高至最高45.3%。这是中国电动车在尝试开启欧洲市场大门后,面对的最强大的阻力。
尽管如此,今年的巴黎车展上,仍然有9家中国汽车企业和品牌亮相,包括上汽大通、比亚迪、赛力斯、广汽、小鹏、零跑、东风、红旗、创维。
与此同时,在车展上,一直对是否要All in电动化比较游移的欧洲车商依然努力展示他们在电动化层面取得的进展。雷诺推出了新款纯电版SUV“雷诺4”等7款新车。特别是1961年上市的“雷诺4”,曾是全球累计销量超过800万辆的代表性燃油车。而很多欧洲本土品牌像雷诺一样,以复活经典车型,推出电动版进行电动化转型。
法国是10个赞成追加关税的欧盟国家之一,法国总统马克龙试乘了雷诺车后表示,法国希望通过推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来促进法国的再工业化——“法国必须继续推进再工业化,继续创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即使当前面临困难,我们也要坚持下去。”
此次表态意味着,未来在东欧、南欧选址设厂的中国车企,即便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中国品牌电动车仍旧会面临其他阻碍。
欧洲“醒”了,但痛苦又矛盾
影响就业,就是影响选票。然而,欧盟一些国家同步取消电动车补贴的做法,已经不可避免地动摇了市场对于电动车的需求。可以说,欧洲是“醒”了,但是“醒”得很痛苦、很矛盾。
今年7月,德国新车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大幅下滑,同比下降近37%,主要原因是经济放缓、政府预算出现危机,以及德国政府决定终止电动汽车补贴计划。该计划曾为购买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新车的消费者,提供最高6000欧元的补助。
自2016年以来,德国已为210万辆电动汽车支付了100亿欧元,但电动汽车在德国新车销量中的占比刚刚超过20%。不仅是德国,瑞典也在2022年年底取消了类似的补贴计划,该国电动汽车销量随即大幅下滑。
将欧洲汽车工业在中国竞争对手面前表现出的脆弱,归咎于中国“不公平”的补贴,明显回避了问题的根源: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汽车被发明以来,欧洲已经不再处于创新的前沿;而当中国大力发展电动汽车时,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一直等到“柴油门”丑闻后,才开始转变。
除了起步落后,欧洲人还犯了战略上的错误。当中国汽车企业专注于大多数人都消费得起的、价格实惠的电动车型时,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则瞄准了高端车市场,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第一批欧洲电动车,今年才刚刚开始上市。其结果就是,中国品牌较早地积累了如何降低成本的经验,同时受益于汽车行业非常重要的规模经济。中国汽车企业有能力在18个月里就开发出一款车,而欧洲品牌的开发时间几乎是中国的两倍,这使得中国车商能够不断适应买主热衷于技术创新的、非常不稳定的汽车市场。
从政治上来说,实施关税壁垒是有用的。但是,在工业层面,这肯定不是有效的措施。要想驾驭汹涌而来的中国电动汽车浪潮,需要顺着浪潮弄潮,而不是阻拦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