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4/9/20240920b158c84f88d54c84bc7ae7c3019bcca9.jpg
近段时间,哪吒车主续保贵、上险难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某位车主“出险1000元,续保涨4000元”的案例,再一次让车主群体掀起“新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4-09/22/021112.html

等待处理…

不买车损险,新能源车险难题升级?

2024/9/22

近段时间,哪吒车主续保贵、上险难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某位车主“出险1000元,续保涨4000元”的案例,再一次让车主群体掀起“新能源汽车省油不省钱”的讨论。

事实上,与新能源车险相关的矛盾纠纷屡屡出现。究竟是个案,还是多数车主共同面对的境遇?追踪社交媒体的内容动向,车主、车企与保险公司似乎各执一词。

参考哪吒品牌对车辆续保情况的声明,该公司已售出车辆中,续保费率总体下降幅度超过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经各方核实,不存在保险公司针对哪吒汽车品牌车型拒保的情况。

但是,在社交媒体上,围绕“新能源车险”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未出险,保费上涨”“续保遭拒”等内容依然居于热门。

不仅是哪吒,特斯拉、小鹏、埃安等品牌车主同样面临类似的困境,随之延伸出的“买8年车险的钱,又能买一辆车”“新能源车的最佳使用期限只有5年”等话题,甚至成为新能源汽车意向车主的“劝退指南”。

究竟发生了什么?

车主嫌贵,保司也很“头疼”

关于保费上涨,新能源汽车车主在社交媒体上的反馈分为两大派别:

一派是特斯拉、小鹏等车主吐槽未出险,但续保涨价的问题。有车主表示,保险公司方面迟迟不肯报价,联系品牌售后人员帮忙报价,与前一年续保的价格竟高出3000元以上。更有车主吐槽,保险公司业务员“逼单”话术中,暗示续保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

另一派是比亚迪、埃安等品牌车主面临拒保及“保价与车价不符”的问题:一方面,车主认为同款车型网约车比例过高,不应该影响到私家车体系;另一方面,车主认为10万~15万元级别的车型,动辄7000~8000元的保费过于夸张,几乎与车价高出10万余元的特斯拉等品牌车型持平。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在有可比车均保费数据的56家财险公司中,有45家公司的车均保费环比上涨,占比超过八成。而放眼上半年,以上56家财险公司中,半数以上车均保费同比上涨,最高涨幅超过60%,总体来看,与车主的“体感”相符。但是,从保险公司的视角来看,新能源汽车依然是“烫手山芋”。申万宏源研报指出,2023年新能源车险的平均赔付率接近85%,2024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赔付率预计将达到87%,比燃油车高出近1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赔付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车主驾驶风格普遍较为激进,导致事故率偏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原因,是网约车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比例持续上升。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约为2041万辆。其中,网约车数量为210余万辆,占比约11%。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占比仅仅包括网约车平台的“全职”车辆,私家车“兼职”的情况并未纳入统计范畴。

结合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网约车注册司机数量饱和的预警信息,以及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费用方面所具有的极大优势,私家车车主参保新能源汽车的用途属性开始变得模糊。

这正是保险公司极为头疼的问题:一方面,与网约车平台的数据互通尚未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车辆行驶里程的增加,让本就高企的赔付率雪上加霜。

看完车主的吐槽内容,不难发现,在整体赔付压力下,保险公司定价难免出现“误伤”。但是,保险公司也在积极完善定价模型:

一是与交管、网约车等平台建立数据共享,如将违章行为纳入保费核算体系、网约车平台披露车主“兼职”频次等信息。

二是与车企数据库达成互联,引入车主的用车习惯、驾驶风格等进行精算。

保险公司的话语权被削弱

“车主喊贵,保险公司喊亏”,双方矛盾在今年愈发激烈,追溯相关利益链条,车企的“强硬”也难辞其咎。

首先是新能源车企围绕“三电”系统,用质保条款为车主和保险公司设置了层层规则框架。简单来说,“车辆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都由车企说了算。在新能源汽车维修标准尚未统一的情况下,车企几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一位查勘定损员吐槽道,“安全”是新能源车企最大的“阳谋”,保障车主的权益天经地义,但与之相关的成本,最终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也让车主有所感知。

这种压力在新能源事故车维修方面格外突出,案例比比皆是:某品牌售价11万元的电动车,电池包损坏之后需要花10万元进行更换;某品牌售价20余万元的电动车,被追尾后定损近18万元,只因伤到一体化压铸形成的副车架,只能全部更换……

动力电池企业作为车企“三电质保”政策的承受方,降本压力也很大,而且前期建设所投入的重资产还处于快速“回血”阶段。

据业内人士分析,当下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谋求回笼资金,以备下一阶段的市场份额争夺战。

这也意味着动力电池厂需要尽快将售后等成本重心转换为可持续的营收中心,而最直接的方式是提高维修定价。

目前,动力电池维修技术尚未普及,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企业更是缺乏授权,在“安全”框架下,车企、保险公司乃至车主都不敢逾越雷池。

可以说,新能源汽车车主集体吐槽保费上涨,其实是保险公司、车企、动力电池等供应商三者的压力叠加所导致。

保险公司苦于赔付率高,并且车企售后合作强硬;车企疲于价格战,欲靠售后盈利;动力电池等供应商忙于回笼资金,以争夺市场。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上游的各种成本,最终还是传递给了车主。

不买车损险的比例在增加

新车主的怨气尚在发酵,老车主的心态已经“躺平”。

有博主调侃保险公司对新能源汽车有“四不保”:车龄5年以上的不保;里程超10万公里的不保;出险4次以上的不保;一年违章超6分的不保。这一说法虽不严谨,但的确是老车主面对的现实处境。

更为扎心的是,在经历过降价增配、停产断代等背刺之后,老车主发现,车企似乎也指望不上。

有车主吐槽车辆前包围损坏,去4S店订货的周期竟然在一个月以上。此外,4S店给出的报价也让车主难以接受,因市场保有量少,配件价格甚至比新车上市时还要高。可以预料的是,一旦报险,来年保费将大幅上涨。

而令车主更加不满的是,官方售后资源似乎有意向新车主倾斜,自己和同时期的车友难以感受到新车购入时的“体贴”。在售后服务中心,小到饮品餐点,大到排队预约,服务人员的冷淡,深感被排斥在边缘。

叠加新能源汽车快速贬值的问题,记者发现,已有相当比例的车主开始只购买交强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在车辆残值面前,价格昂贵的车损险毫无意义。更值得关注的是,此类车主群体正在迅速扩大。以特斯拉为例,到2025年将有55万辆车脱保,车主的维保需求或将转移至后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专修企业。

中汽协的统计数据显示,基于2023年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到2032年,预计超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面临动力电池质保到期,这无疑会促进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的繁荣。

不过,车主不买车损险的现象,也会为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带来隐忧。自费修车的车主大概率会放弃价格昂贵的授权渠道,选择去自选修理厂做维保服务。

而新能源汽车售后市场的维修标准尚未建立,技术良莠不齐,导致新能源汽车车主对维修厂不信任,售后扯皮的现象或井喷式出现。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险难题在升级,从拒保、保费上涨延伸到售后维修难、风险大。

当然,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开始下场,试图破解车险困局。但囿于车险产业链条上各大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因此不让车险难题成为消费者购车的后顾之忧,任重而道远。(文章来源:AC汽车)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