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AITO问界第40万辆新车下线暨M9第7万辆新车交付仪式在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举行。历时28个月,AITO问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最快实现40万辆车下线的品牌。
赛力斯汽车与华为强调,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同日,赛力斯发布公告,拟投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因研发投入巨大,华为车BU长期亏损。今年上半年,华为车BU终于实现盈利,并且有消息称,上半年收入近百亿元,超过去两年收入总和。
媒体观点
为何“四界”中,只有问界能上位?
汽车人:华为无意让其余几家品牌和问界形成正面竞争,问界在智选车“四界”中地位就是如此特殊。四个样板间也有“精装”和“简装”之分,想凭借简单投靠就和华为一起飞,恐怕想多了。
伊达车讯:华为之所以如此大力扶持问界,是因为它需要打造一个标杆案例,向其他车企证明与其合作的优势所在:不仅能够提供先进的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技术,更能显著提升销量。通过问界的成功范例,华为有望在汽车领域复制其在手机行业的“安卓”战略,吸引更多车企加入其阵营,共同打造智能汽车新生态。
赛力斯吃起华为第二波红利
36Kr:华为刚宣布要和赛力斯合作“造车”时,外界是存疑的。一位新人拖着一款旧车,怎么看都不是一副好牌。问界是让华为车BU从巨额亏损到实现盈利的转折。此时,无论是出于资本需求还是企业需求,赛力斯入股引望并不意外。
金融界:赛力斯成为华为最好的“广告牌”。
极客公园:虽然当前大多数车企都热衷于垂直整合模式,但赛力斯的业绩证明,专业分工模式也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打造出让用户感受到差异化的产品。
新浪财经:收编问界、入股引望,赛力斯话事权大增摘下“华为代工厂”标签?
可以到处都是“华为汽车”?
新京报:从目前的时间节点来看,不造车对华为更有利。首先,现在造车需要拿出更多资源血战红海;其次,不造车更符合华为的整体战略。而且,不造车可以使华为团结更多朋友。“华为不造车”战略如果成功的话,未来市场上虽然没有品牌概念上的“华为汽车”,但又到处是“华为汽车”,千万消费者都会生存于华为汽车的生态中。
网易:华为必须提高智能驾驶技术的代际差异,才能确保其技术优势。
汽车人:华为在宣传上重点突出了鸿蒙智行,而汽车特有的安全需求,以及底盘、动力等在互联网造车运动开始后,被有意淡化了。如果在安全观上持轻率态度,足以让所有“量大管饱”策略变得华而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