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paper.shautonews.com/Img/2024/6/202406148112e6e4f2cb4014a858e957f8dbd8b4.jpg
导语先有特斯拉FSD入华的消息众说纷纭,后有英伟达CEO黄仁勋夸奖特斯拉FSD“遥遥领先”,中国Robotaxi企业是否会“汗流浃背”?本
http://wap.shautonews.com/content/2024-06/16/019442.html

等待处理…

智能驾驶技术的“护城河”在哪里?

本报记者 李修惠
2024/6/16

导语

先有特斯拉FSD入华的消息众说纷纭,后有英伟达CEO黄仁勋夸奖特斯拉FSD“遥遥领先”,中国Robotaxi企业是否会“汗流浃背”?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奥纬咨询张君毅、麦肯锡咨询周冠嵩和赛可智能于乾坤共同讨论这一话题。

Q:各位都体验过赛可智能的Robotaxi,请说一说体验下来的感受。目前,Robotaxi的智能驾驶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张君毅:这次体验让我眼前一亮。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在主驾驶座位没有安全员的情况下乘坐车辆。因为现在各地进行的自动驾驶测试,大部分是主驾驶座位有安全员。现在,我们只是在云端和副驾驶座位有安全员,而且行驶里程足够长,也遇到了很多工况。

刚才说到了特斯拉FSD。其实,我一直认为FSD是一个交通系统,在算法和数据积累上可能有先发优势,但是到一个新的场景依然会有变化。所以我相信赛可智能在临港新片区的智能驾驶表现一定比特斯拉FSD好。

我觉得各家企业都有不同的切入点,有些企业是在单车上下功夫,还有一些企业已经结合车队管理、运营。关于这方面的一些内容,甚至连我自己也承接过一些对应的项目。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你要安全地、舒适地把用户带到终点。

周冠嵩:由于工作关系,市面上的智驾,如L2、L3、L4级智能驾驶,我都体验过,包括我自己的车也拥有高阶智驾功能。从离开家所在的小区到目的地地下车库入口,整个环节处于智驾状态,对我来说,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次体验仍然让我感受到了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车辆还有方向盘,但完全处于无人驾驶状态,特别是在类似于无保护的左转或掉头的时候,你看到车辆完全是无人监管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车辆方向盘转动,给我的感受就是技术发展特别快,虽然L2+级智能驾驶在有人监管的情况下,已经习以为常,但L3级,甚至是高阶的L4级智能驾驶以非常不经意的方式进入到我的生活。所以这次体验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L4级智能驾驶完全无人接管,这种感觉非常震撼。

我觉得从无人驾驶产业健康的角度来讲,或者说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永远欢迎竞争。新入局的“鲶鱼”将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东西,能够结合中国实际路况和监管规则,推出一个能够让中国本地消费者认同、接受的解决方案,这对全面实现电动化也好,智能化也好,肯定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助推。

Q:无人驾驶领域的竞争是不是非常激烈?各企业技术派系之间的技术壁垒高吗?

于乾坤:我们在临港新片区开展测试以来,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路上可以看到无人驾驶的小巴、道路清扫车,还有友道智途的卡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态。做Robotaxi的公司当然不止我们一家,我们与小马、文远等同行的关系不错。我们一直秉持一个观点,就是这个市场非常大,而且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市场,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培育。特斯拉FSD进入中国,对我们也是一种促进。现阶段,我觉得互相竞争还谈不上,特斯拉带来的一些经验做法,以及比较有启发性的一些技术方案,其实对整个行业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我坚持这样的观点,就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慢慢会“傻瓜化”。就像拍照,以前大家用单反相机感觉很麻烦,要调各种参数,但是现在大家都用手机拍照了。虽然说手机拍照操作很简单,点一下按钮就行了,但背后的技术进步非常大。所以说我的感受是所有的技术进步,就是用最简单的操作实现你想要的结果。

自动驾驶也是这样。目前来说,智能驾驶在技术上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是一个大的技术方向,大家还是蛮认可的。比如说,以前用大模型做通用人工智能,很多人对其表示质疑,一直没有做出来。但是,一旦OpenAI证明这条路可行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模型都做出来了。比如,在软件领域,大家崇尚的是一种开源的风气,很多技术是没有国界的,真正实现了跨国界流动。

从技术上来说,大家可能会慢慢地感受到技术趋同,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护城河”在哪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据体系。今后,自动驾驶会慢慢形成所谓端到端大模型这样一个技术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和数据闭环体系非常关键。如何高质量地搜集你想要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利用,然后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最后在整个体系中,如何让自己转起来?我认为这是比较关键的。

二是算力。以前,大家都是用一些规则化的方法实现自动驾驶。接下来,大家可能会用上一些大模型的方案,以及一些端到端方案,对算力的需求也很大。上汽在这方面会构建一套体系,有自己的私有云,比如帆一尚行。同时,上汽与一些公有云,如阿里云、上海仪电云、国资云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在算力上可以获得保障。

三是高素质人才。赛可智能的团队崇尚“小而精”,团队中有国内领先的人才,如毕业于“清北复交”的博士。当然,团队中也有海外人才,如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等高校的高才生,甚至有一些可能在圈里已经取得较好成果、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我们非常有信心把这样一个端到端模型做出来,然后形成我们自己的技术“护城河”。

Q:目前,赛可智能的Robotaxi有多少辆?后续会不会增加此类车型的投放数量?

于乾坤:赛可智能拿到了上海市第一批主驾无人测试许可证,第一批Robotaxi共有15辆车。虽然车不多,但在这个领域,赛可智能是先行者,也是首发者。赛可智能在去年5月份拿到了许可证,到现在,我们已经测试了一年。目前,主驾无人网约车仍然悬挂测试牌照。接下来,我们计划推出可以对社会民众开放体验的示范应用牌照,同时把我们车队的车辆数从目前的5辆增加到至少20辆,形成一定规模的Robotaxi车队。如果大家有时间来临港新片区,可以预约赛可智能的Robotaxi网约车,体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

上篇:没有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19 上海汽车报社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6052313号-2

↑ TOP